[苗情]为中国粮仓贡献更多优质种子:甘肃酒泉种业振兴的创新实践(一)
为中国粮仓贡献更多优质种子:甘肃酒泉种业振兴的创新实践(一)
甘肃学习平台
2025-07-26
作者:董文龙 边世文 王海鹏
酒泉地处河西走廊腹地,这里年均日照超3000小时,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成为种子生产的天然“净化场”。
2024年,一组亮眼的数据标注了酒泉种业在全国种业版图中的坐标:全市农作物制种面积达74.8万亩,对外制种面积突破10.5万亩;年生产各类种子1.6亿公斤,其中蔬菜种子供种量占全国的50%,花卉种子供种量占全国的70%,蔬菜花卉种子出口量占全国的50%;实现产值45亿元,兑付农民制种款34亿元,农民人均来自制种产业的可支配收入达7645元;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1442个,获得新品种权保护的数量持续攀升。
这份沉甸甸的“种业答卷”背后,是酒泉市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在种质资源保护、科技创新驱动、全产业链构建、政策体系护航、国际合作拓展等多维度的创新实践。酒泉,正矢志让更多优质的“酒泉种”装满“中国碗”,并走向世界。
25万份种质资源的战略储备
种质资源是种业的“芯片”。近年来,为全面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构筑强大而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酒泉市联合省内科研院所,广泛收集、整理种质资源,不断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有量。
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草本花卉种质资源库建成于2018年,安全储藏了3700多个品种、1.85万份花卉及观赏植物种质资源。
“针对品种多样性和品种退化的现状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迫切性,我们建设了1300平方米的花卉种质资源库,种植栽培种质资源品种1.2万平方米,丰富了国内植物的多样性,并得以长久保存。”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凤娇介绍道。
在酒泉庆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内,3.2万份粮食、油料及牧草等关键品类的种质资源有序存放。通过与省内高校共建,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了种质资源快速查询和高效利用,既可为农作物品种准入和新品种权执法提供技术支撑,还能为祁连山脆弱生态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珍贵的本土种源储备。
截至目前,酒泉市已建成酒泉市农科院河西走廊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敦煌种业玉米研究院玉米种质资源库等6个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各类农作物、牧草、特色经济作物种质资源超过25.7万份。
通过强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酒泉市持续加大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构建完善的权益保障体系。
肃州区种业发展局副局长陈琛说:“我们坚持依法强化植物新品种权保护,通过健全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等措施,保障新品种所有者权益,营造种业创新良好生态。”
依托种质资源库建设,酒泉市进一步激发了种业企业创新活力,推动资源保存工作从资源收集转向定向研发。截至今年,酒泉市蓝翔园艺种苗有限责任公司共申请36个品种权保护。其中35个已获初审通知,种质资源得到“以用促保”,为打造“酒泉花种”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