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农情快报 更多
[苗情]白萝卜栽培

白萝卜栽培核心是选对品种、控制水肥、防抽薹,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吉林省长岭县2025-09-15
[苗情]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定西市以创新为支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二)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定西市以创新为支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二) 甘肃学习平台 2025-09-14 在通渭县的物流园区,投资1.5亿元的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内,现代化生产线正上演“点石成金”的魔术:色选机快速筛选着花蕾,精准分出等级;提取罐中,泛着莹润光泽的绿原酸浓缩液缓缓流淌。 通渭县清凉沅金银花产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翟玉生说,公司投入600多万元研发,推出含片、除臭剂等30多种产品,完成了从“卖原料”到“卖精品”的跨越。 如今,通渭县金银花产业在种植环节就实现产值9亿元,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亿元,带动23万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窥一隅而知全貌。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定西市积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农业产业质效提升,以要素升级优化农业关键要素配置,以产业革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以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乡村振兴成色。 全市持续构建以“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优势主导产业及金银花、食用菌、百合等区域性特色产品为主的“8+X”全产业链覆盖体系,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6.2%。马铃薯、中医药、草牧全产业链规模分别达到120亿元、227亿元、160亿元。 从黄土塬上的蓝莓,到山梁间的马铃薯,再到沟峁里的金银花,一颗颗果实、一片片药材,正描绘着定西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小枢 李峰 高樯 杨唯伟 曹立萍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潼)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09-15
[病虫草害]病虫害管理

软腐病:抑制引起软腐病的病菌,如匍枝根霉等,防止白菜在储,加强管理

2025-09-15
[疫情]兔弓形虫病的临床表现

兔弓形虫病主要表现为:鼻分泌物、眼分泌物、高热高烧、瘫痪/行动僵直、食欲丧失、呼吸加速、晕迷假死、体重降低等,如果你家兔子出现多个上述若干症状,就要考虑兔子咪是不是得了兔子弓形体病

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珠泉路68号靠近玉珠楼新村2025-09-15
[自然灾害]哥伦比亚北部地震

财联社9月14日电,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测定,哥伦比亚当地时间9月14日凌晨2时12分左右,也就是北京时间9月14日15时12分左右,哥伦比亚北部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50.2公里。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友谊路23号靠近巡场镇2025-09-15
[苗情]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定西市以创新为支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定西市以创新为支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 甘肃学习平台 2025-09-14 日前,从定西市安定区城区出发,沿省道209一路向北,行至鲁家沟镇,窗外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平展展的川地洋溢着丰收的气息,成排温室大棚如浪潮般铺向天际,棚膜在阳光下折射出粼粼波光。 这些大棚里,既生长着当地家喻户晓的“土疙瘩”马铃薯,更藏着令人惊喜的“新贵”,颗颗饱满的蓝莓。 掀开门帘走进蓝莓大棚,仿佛闯入一片云雾缭绕的秘境。自动化控制系统悄然运转,细密的水雾如轻纱般在枝叶间弥散,营造出恒温恒湿的生长环境。 曾经“十年九旱”的干涸之地,如今靠着土壤改良的“换土术”、水肥一体化的“精准滴灌”、温湿度智能调控的“智慧大脑”,种出了果大如珠、甜酸适口的优质蓝莓。 “定西的高原光照像天然的调色盘,昼夜温差是最好的糖料厂。”陕西旭菁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定西分公司总经理郭荣笑着说。 2024年当地从山东引进的蓝莓组培苗,当年便顺利挂果。今年,19座温室大棚迎来采摘旺季,结出了“致富果”,市场价每斤12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距离蓝莓基地不远处,是定西市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种薯生产基地。 马铃薯脱毒苗培养室内,摆满了密密麻麻的培养皿,脱毒苗在皿内静默而茁壮地生长。步入高架苗床连栋温室,马铃薯苗绿浪翻滚,生机勃发,每一片叶子都沐浴着科技之光奋力生长。 而在技术更为先进的马铃薯雾培车间,植株根系悬于空中,在精准的营养雾气滋养下,根系轻舞,果实已悄然悬垂,静待丰收。 鲁家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虎天介绍道:“这是我们采用‘雾培’技术生产的马铃薯原原种,长得像一串串葡萄,可以反复采收。” “‘雾培’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脱毒马铃薯种薯成本,有助于杜绝土传病害,提高原原种产量和质量。”张虎天说,原原种薯产量可由每株3粒到5粒提升到每株50粒以上。 从静谧的培养室到葱郁的连栋温室,再到神奇的雾培车间,这是一场马铃薯的“科技新生之旅”。 川地的高效农业如火如荼,山地的蜕变同样令人惊叹。 驱车向鲁家沟镇山区行进,站在花岔村的山顶远眺,层层梯田如绿绸般缠绕山梁,沟峁间的农田漾着勃勃生机。“多亏了引水上山项目,这片千年旱塬才算真正‘活’了!”定西聚鑫牧草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聚东指着田垄间的滴灌带,难掩激动。 安定区自古干旱少雨,鲁家沟镇更是“十年九旱”的典型,广种薄收是常态。 十年前引洮工程通水,让群众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可农田依旧“喊渴”。 转机出现在2023年,东西部协作的春风吹到旱塬,青岛与定西联手实施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项目,在鲁家沟镇小岔口、大岔和花岔3个村规划建设了1.14万亩“引水上山”工程。 该项目从引洮供水工程二干渠设闸提水,到二级泵站接力加压,再到高位水池储水稳压,一套“取水—提升—输送”的灌溉系统,让滚滚清流“爬”上了山梁。 “以前这些土地马铃薯亩产1000多斤,现在能飙到8500斤,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杜银山算了笔账。 深埋地下的供水管网与田埂间的滴灌带,构成了农作物的“毛细血管”,配上物联网墒情监测,水肥供给精准到每一株苗。 “滴灌比大水漫灌节水超50%,山地马铃薯一亩年用水量不到100立方米,不光省水省肥,还能节省人工。”杜银山说。 引水上山、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近年来,安定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升了种植管理水平,实现了产量翻番。 2019年至2024年,全区共建设高标准农田40.23万亩,其中,高标准梯田26.52万亩、引水上山4.7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8.94万亩。 据统计,项目区内马铃薯节肥、节水、省工分别达到30%、40%、50%,亩均产值由1960元提高到8580元。 目光转向通渭县李家店乡,山坳里飘着金银花清甜的香气。站在山头远眺,万亩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如绿色地毯铺展。 “全乡1.4万亩金银花,年产鲜花700万斤,产值超7000万元!”李家店乡党委书记王光宗的话语里满是自豪。 “金银花浑身都是宝,花蕾兼具药用与茶饮价值,茎叶提取物可制成天然饲料添加剂,枝蔓扦插育苗。”通渭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焦万库介绍,近年来,通渭县以金银花为龙头,带动黄芪等道地中药材协同发展,打造全产业链产业园。通渭金银花种植面积累计达15万亩,成功跻身全国四大金银花主产区之列。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09-15
农技问答更多
  • 热门
  • 精选
  • 全国
  • 本地
  • 问专家
  • 我的回复
  • 我的评论
积分统计 更多
积分明细列表
时间积分类别获得积分内容
问答排行

每周 每月

平台用户
好评专家
最权威的农业专家队伍

名专家

共解决个问题

解答问题0|粉丝0|点赞数0

好评专家


解答问题
|
粉丝
|
积分

优秀农技员
最庞大的基层推广体系

解答问题|粉丝|点赞数

优秀农技员


解答问题
|
粉丝
|
积分

活跃农户
最渴求知识的农民用户

提出问题|积分

活跃农户


提问问题
|
积分

日志星云图

现场服务 直播课堂

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全国现场服务
全国直播课堂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