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情]青山绿水 | 黄河之滨七里河:努力以生态实践书写绿色答卷
青山绿水 | 黄河之滨七里河:努力以生态实践书写绿色答卷
七里河融媒号
作者:吴苏蕊
从南部山区的中幼林抚育、退化林分修复、上水灌溉节水改造到黄河岸边的清波绿带,从田间地头的富民产业到城区街巷的口袋公园,兰州市七里河区正以稳中有进、质中有提的良好态势,在黄土高原与黄河水的交汇处,勾勒出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百姓安乐的新图景。
山川间的绿意蜕变
如今的七里河区,正以一场场“逐绿行动”改写大地底色。在“山水湖田林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指引下,植树造林的脚步从未停歇。2025年启动的“三北”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规划治理面积达1.42万亩,计划当年完成5000亩的治理任务;南北两山的林地抚育、退化林分修复等工程,让山林间的绿色愈发浓郁,森林植被覆盖率逐年攀升。曾经的黄土坡,早已被层层叠叠的绿意覆盖,林间新苗破土而出,野生动物的踪迹也日渐增多,山林间生机盎然。
绿色产业的富民画卷
绿色不仅是生态色,更是富民色。西果园镇的田垄间,百年种植史的百合在林间舒展叶片,袁家湾村的百合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海外,“百合之乡”的名号愈发响亮。这些生长在松林下、不用化肥农药的“金疙瘩”,为当地带来了丰厚收益。
魏岭乡的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山泉水灌溉的黄瓜、西红柿挂满枝头,新鲜果蔬从采摘到运往城区市场,衔接紧密,为种植户增添了不少收入,也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创业。石佛沟景区85%的森林覆盖率,成了天然“氧吧”,湖滩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游客在此品尝山野味,村民守着绿水青山赚上了“旅游钱”。
黄河岸边的清波新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荡荡地流经七里河区。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将曾经有些浑浊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使得河水愈发清澈,岸边的生态缓冲带像一条绿色丝带,守护着母亲河的安澜。河道里,能看清河底的鹅卵石,水鸟在此栖息嬉戏,构成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
按照规划,到 2027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自然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更趋完善”的主要目标,七里河区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能力、水污染防治水平将明显提升,黄河七里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 类标准,全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以上。那时候岸边草木会更加繁茂,母亲河将焕发更迷人的光彩。
城区里的绿意日常
城区里的绿意毫不逊色。西津路上的“城市画廊”,新栽的行道树舒展枝叶,樱花、海棠在春天绽放,为街道增添一抹亮色;南山路沿线的分车带里花草相映,16处口袋公园像散落的翡翠,让居民出门就能与春天撞个满怀。
2025年,16公顷新建改造的绿地加入绿色网络,42%的城区绿化覆盖率,让“推窗见绿”成为生活常态。居民在树下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公园里嬉戏,城市与自然和谐相融,日子充满惬意与美好。
从黄土坡到绿满山,从浊水流到清波漾,七里河区把“绿水青山”的画卷越画越宽。在这里,光伏板与草地共生,林果与森林相依,生态与生计相融,正走出一条让绿意更浓、日子更甜的发展路。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