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情]文化·博物 | 正是橙黄橘绿时(一)
文化·博物 | 正是橙黄橘绿时(一)
甘肃学习平台
2025-10-05
作者:孙绿绮
诸般果品中,以柑橘最为清新,江浦之橘,云梦之柚,橘香宛如雾,流汁若清泉。入秋了,不妨剥橘切柚,感受这秋天里的清凉甜意。柑橘,是柑、橘、橙、柚、枳的总称。我国地大物博,柑橘类水果繁多,一时间竟难以分清。我国古时拥有枸橼、柚、宽皮橘三大品类,其他品种都是在此基础上繁衍而来。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柑橘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云贵高原,传至岭南地区,又经长江而下,赴淮河以南。
在先秦时期的文献《禹贡》中,就将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所产的柑橘,列为夏朝的贡税之物。《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也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之句,这是我国先民种植橘和柚的早期记录。
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曾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说明楚地的柑橘与齐地的鱼盐业并重,可见当时已掌握了初级的柑橘嫁接技术。
汉魏晋时期,柑橘的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民间的橘园并不鲜见。《襄阳记》中记载,东吴丹阳太守李衡,曾在武陵种下一千棵橘子树,称其为“木奴”,以保障其子孙家世殷足。
就连王羲之晚年退居浙江金庭时都种过橘子树,并且留下了《奉橘帖》。此帖是他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信中说:“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可见其对柑橘的采摘赏味非常了解。
唐宋时,柑橘的种植格局初定,柑橘产区分布已经与现代的种植范围大致相同。既有《新唐书·地理志》中记录的名种产区大举纳贡,也有乡间小民的庭院偶植,如岑参在诗中吟的“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子韩彦直,在担任永嘉太守一职时,曾写出了《橘录》一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地方志。他将彼时的橘类水果分为三大类,柑八种,橙五种,橘十四种。同时还对柑橘嫁接技术作了详细的记述。
明清时期,柑橘种植业已发展为地方的重要经济来源。柑橘随着商业流通遍布大江南北,已成为民间最常见的果品。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