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情]乡村·新聚焦 | 向阳而生 蓬勃发展:甘肃省油料产业体系创新技术推动河西走廊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一)
乡村·新聚焦 | 向阳而生 蓬勃发展:甘肃省油料产业体系创新技术推动河西走廊向日葵产业提质增效(一)
甘肃学习平台
2025-08-29
秋日的河西走廊,金色的向日葵花盘如潮涌动,沉甸甸地承载着丰收的希望。这场丰收的背后,是甘肃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链条赋能:从良种筛选到栽培技术创新,再到产业链延伸,一套“看得见、学得会、效益清”的科技方案,正让向日葵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阳光产业”,为河西走廊铺就了一条农业科技赋能的致富路。
育良种 筑牢增收根基
在玉门市清泉镇的千亩示范田里,人头攒动,一场特殊的“田间课堂”正在进行。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正带领着种植户,观摩“同辉20”向日葵的生长情况。
“好品种得经得起寒旱考验。你们看,这个品种长势多旺盛,株型紧凑,花盘大小适中,关键是抗性好,在咱们这干旱的地方也能长得这么精神。”甘肃同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姜华蹲在田埂上,随手拔出一株向日葵,根系状如胡须的植株带着湿润的泥土,“这品种抗旱耐瘠薄,在我们这儿出苗率能达92%,就算遇上春旱也不怕。而且,即使遇到一些常见的病虫害,该品种也能表现出较强的抵抗能力,减少了因病虫害导致的减产损失。”
姜华说,“同辉20”之所以能得到大家认可,得益于它的早熟特性。其生育期仅100天,比当地传统品种足足提前15天。而且子粒颜色好看,大小均匀,子仁饱满,品质优良口感好,百粒重从19.2克增加到20.8克,这意味着每一粒瓜子都更加饱满,商品性大大提高,还能在市场空缺期抢先上市,深受收购商的青睐,不仅价格高,而且成交快。
瓜州县有大面积的孜然种植,以往孜然收获后,土地就闲置下来,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同辉20”的出现,让这片闲置的土地焕发了新生机。
“这个品种好管理,产量也不错,如果一亩地赚2500元,我这20亩地就能赚5万元。”种植大户赵多新深有体会,“以前种的品种熟得晚,等我们的瓜子收下来,市场上早就供大于求了,价格压得很低,有时候甚至卖不出去。现在种‘同辉20’,赶在别人前面上市,收购商抢着要,每公斤能卖到14元,比以前多卖2元。”
授良法 提升种植效益
“种地得讲科学,不是苗越多越好。”种了30年地的赵多新,今年在承包的千亩葵田实践了新技术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以往,他总觉得种得越密,产量就越高,于是每亩地种了2200株左右。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好,不仅易发生病虫害,而且空壳率高,产量反而上不去。
今年,在体系专家的指导下,赵多新调整了种植密度。利用140厘米的地膜,采用双行双滴灌的栽培方式,株距40厘米,行距90厘米,亩播种株数1853株。没想到,看似减少了株数,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看现在这向日葵,每一株都长得很壮实,花盘大小适中,空壳率从原来的28%降到了9%,亩产从320公斤猛增到380公斤,管理起来也比以前轻松多了。”赵多新说。
听了专家建议的赵多新,还采用了科学的防治方法。“防治锈病要抓住关键时期,在向日葵开花20%—30%时,就进行第一次有效预防;开花80%—90%以上时,进行第二次防治。而且,两次喷药都要在傍晚太阳落山后进行,这样可以确保药液充分渗透,提高防治效果。”除此之外,他还在防虫方面下功夫,通过层层防控,有效减少害虫对向日葵的危害。“你看现在这瓜子,皮壳亮得像打了蜡,一点锈斑都没有,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赵多新捧着刚摘的向日葵子说。
“向日葵的锈病是让种植户头疼的问题,一旦发生,瓜子上就会出现锈斑,商品性大打折扣,价格也会一落千丈。”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贾秀苹研究员介绍,在向日葵的种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的方法支撑,合理密植只是其中的一项技术,病虫害防治是藏着的“增收密码”。
贾秀苹说,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应用,更是让向日葵的种植效率大幅提升。通过膜下滴灌,可以精准地控制水分和肥料的供应,提高水肥利用率。赵多新的千亩葵田就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过去千亩地浇水要轮班守夜,累得够呛,现在手机就能远程操控,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都能精准控制,不仅节水40%,磷钾肥利用率也提高了35%。”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