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姓名:王启明

专业技术职务:农艺师

所在单位: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8.10

所属省份:青海省

  • 个人事迹





情系农技推广,汗洒乡村田野 ——青海省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启明 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王启明同志,在大通风景秀丽的田野上,坚持深入乡村,蹲点带面,努力为大通农技奋斗着。他30年如一日,勇于创新,心系三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探索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情系农民,扎根农技 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下来,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年来,推广粮食作物综合增产技术、旱作农业技术、蚕豆洋芋带状田、小麦覆膜、地膜洋芋栽培,应用青春533小麦栽培技术、稀土农用、配方施肥、应用ABT生根粉、小麦固氮菌、丰收素、抗旱剂,落实粮食作物“丰收计划”,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及技术推广。实施大通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项目,完成特早熟杂交油菜推广、蚕豆标准化生产技术、马铃薯种薯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菊芋良种选用和繁育等项目。 近年来,主要实施了大通县全膜马铃薯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及配方肥推广等项目。获得省部级成果奖项15项,市级成果奖项6项。2007年12月19日获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春小麦通麦2号》品种合格证书。2014年2月7日获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春小麦青麦2号》品种合格证书。2020年2月18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节地型日光温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近五年中,2016年、2018年、2019年被单位考核为优秀。 爱岗爱农,重伤不下“火线” 敬业尽职尽责,出色完成各项农技工作。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知识,多年来,撰写的《春小麦新品种青麦2号的选育》、《通麦2号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及生产技术》、《青海大通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技术》等26篇论文,先后在《作物杂志》、《中国种业》等刊物上发表。 2009年7月,在发放农资途中不幸受伤,造成左脚骨折,但他腿上带着夹板,拄着双拐,仍然带伤坚持工作。2020年7月,在工作中受到工伤,1个月后,继续在工作岗位上认真上班,工作热情不减当年。 积极申报商标、地理标志和绿色基地,助推农业发展 结合大通实际情况,他积极申报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2009年12月28日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大通马铃薯地理商标(商标号6954063),2010年4月7日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河湟商标(商标号6954061)、农产品商标(商标号6954062);2015年11月5日《大通蚕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4年1月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大通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2019年1月续报大通县人民政府续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证书,目前正在申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油菜、青稞)标准化生产基地。 大胆创新,一心为农 他和同事们针对大通县春小麦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的问题,实施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先后选育出了“通麦二号 ”,“青青二号 ”优质春小麦品种,并成功研发《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和《春小麦青麦2号丰产栽培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积极推广和运用“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2010-2011年实施桦林乡兴隆村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12-2018年在长宁镇王家庄村指导10户科技示范户,2019-2020年在景阳镇小寺村指导大通县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以科技指导员活动为载体,主动与涉及新型专业组织、规模种植户、科技示范户进行科技结对,在生产技术、项目编制、市场信息、发展订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服务,不断提高农技服务的实效性,他指导的大通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在大田作物小麦、油菜每年都比大田增产10%以上,起到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截止2021年7月15日,利用互联网技术,使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共20305.9分,其中解答问题4291题,好评798人,发表日志2897篇,农情2316篇。 53岁的王启明是大通农业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技术人员,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情怀和一名农技人员的爱心,在工作上不辞辛苦,默默奉献,他用一生耕耘,躬身碧野写春秋。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