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姓名:张春来

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

所在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农机站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7.09

所属省份:湖北省

  • 个人事迹




我是新洲区双柳街农机站一名技术员,迄今在基层农机工作中摸爬滚打已经整整三十二年。三十二年来,我一直坚守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第一线,与农民一起播种,一起丰收,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严格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以最朴实的方法诠释农机人的党性、品行和赤诚。 一、扎根基层 倾心农机推广 双柳街是武汉市标准化蔬菜种植示范园区,2000年之前,蔬菜机械化种植水平一直很低,各级农机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园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多次在召开农机作业现场会、观摩会,但是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04年我和站内同事一起私人出资八万元,购买黄鹤牌微耕机15台和播种机2台,组建当时全市第一家农机租赁服务公司--新洲区双柳街农机租赁服务公司,开展农机租赁服务。为此,我们走村串户散发宣传单,在菜地头为农户示范操作,历时四个多月,才迎来第一单农机租赁,过后一个月农机租赁十分火爆。随着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当时租赁我们农机的农户,现在基本都开上大马力的拖拉机,成为农机作业的行家里手。后来我又根据种植豇豆的要求,在旋耕机的横梁加装开沟、起垄装置,这种改装简单实用,投资少,省工省时,仅作业费每亩一年一季节省60元,而且豇豆一季产量每亩提高150多斤,全街2万亩的豇豆已经普及了这种播种模式。到目前,全区最高单机动力140马力拖拉机就是我街的农机手,各类耕作机械达三千多台(套),总动力达1.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在装备水平和数量上都处于全区前列。 在第一次推广机械插秧技术,为消除农民思想的顾虑,我与农户签订水稻产量保证责任状。在育秧苗的关键时期,全程跟踪,吃在田间地头,住在农户家里。家湖村机械插秧户刘银清,在准备机械插秧的前一天不幸遭遇车祸,为了不影响推广机械化插秧的推广,从抽水灌田、卷秧、挑秧、直到机械插秧完成,都没有惊动他们。推广期我从播种、机插到秧苗分蘖、病害防治,都全程跟踪服务。当年通过比对,机械插秧的产量比人工插秧的产量高出87斤/亩,这样每年我街水稻种植户可以平均增收300元这样,目前我街湖区种植水稻的农户已经全部采用机械插秧,在机械插秧中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农技服务”得到及时解决。 二、与时俱进 着力“互联网+农机” 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持续推进,农业已全面步入以机械化、智能化为主的新时代。近年来,我一直在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为我街农业服务,它对于农机技术推广非常实用,自己工作中有不懂问题或者农机户在实际中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在APP上向专家求教;对于自己擅长的问题,可以在APP上答题来帮助提问的人;平时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体会可以在平台上传,与大家分享;通过推广平台还能够了解很多农业科技信息。到目前为止,我在中国农技推广APP答题、提问、发表日志、农情积分达24000多分,全国排400多名。 为促进智慧农机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新技术的应用,在2018年我引导农机户、合作社安装农业机械深松、秸秆还田等北斗监测作业仪达十七台。通过机械深松、秸秆还田作业,已经改善了我街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地力面积达四千多亩,而且对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和作业补贴等进行有效监管。 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中,通过“互联网+农机维修”,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将农机户故障的进行远程诊断,或者农机户反映的疑难杂症传输至厂家,通过专家在线会诊,及时帮助解决一百四十多起农机故障。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疫情期间农机户加油、外出作业三十多例。有力保障春耕生产,保证农机户的经济效益,稳定农民的收入,确保我街的农业生产。 三、辛勤耕耘 喜获各界好评 这些年,我在把农业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好、利用好的同时,还积极向中国农业推广网、中国农业机械信息网、湖北省农业机械信息网等媒体投稿,稿件先后被采用九篇,其中《推进“无牛耕”街建设的思考》一文,在2010年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评为贰等奖。由于农机推广工作取得一些成绩,我先后十多次被新洲区农机局、双柳街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被新洲区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区农村公益服务深化完善工作中,评为“先进个人”;2015年、2018年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中,被区农委评为“优秀农业指导员”;我街2016年底被武汉市授为“农机安全示范街”,2021年初被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评为“抗疫助农先进个人”。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