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杨俊霞
专业技术职务:推广研究员
所在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6.12
所属省份:河南省
本人自从事农业工作以来: 一、思想政治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保持农技工作者的本色,自觉践行中国农技工作者的职责使命,做到服务农民,为农业科技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二、完成本职工作实绩和成就:35个年头,深入农业一线工作,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积极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编写中等专业以上本专业水平的教材、讲稿和学习资料,先后编有《固始县秀水街道办事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固始县秀水街道办事处农业扶贫手册》等6万多字的教材,能系统为群众讲解农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20期,培训农民基层干部1600人次。在2010年的《河南农业》3期、7期上连续发表了两篇农业科技文章,2016年在《中国农业信息》四月第七版,同年在《农业与技术》第22期又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1990年至1991年,我乡承担了县政府及农牧局分配的500亩“杂交水稻汕优63”的制种工作,我和其他科技人员一起同群众打成一片,举办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3100人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位同志都受到了市、县业务部门和政府部门的表彰。1995年至2003年,我们承担了“稻茬小麦板茬免耕不同播期示范试验”,“葡萄应用‘(108)氨基酸液肥’试验”,完成了杂交水稻两段育秧,杂交水稻旱育秧,小麦“一喷三防”,西瓜早熟栽培,蔬菜大棚生产,水稻抛秧等重点技术推广工作。2008年,我们承了科技扶贫项目--麦田套稻技术。项目区面积2000亩,总计亩增效4505元,户均增收1954.22元。2009年7月,作为乡优秀科技人员我被聘为“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第二批科技特派员”,并被评为九个优秀特派员之一。独立实验示范,多次进行小区试验,其中“优化配方施肥”试验、杂交油菜“3×3+1”小区试验等,增产幅度12.1%,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同级政府多次在农业生产上提供技术方案,为群众的防病治虫、防涝防旱、生产技术等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2016年又在南大桥、和石佛两个乡示范推广了“优质高效再生稻”技术,增产稻谷200多公斤,节约成本20%。2016至2018年我和安徽农业大学的师生一起研究发明了“一种猕猴桃种子自动育苗机及育苗方法”。2011年至2018年在秀水办事处从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的技术指导,油菜病虫害的防治,大型葡萄园的技术指导。培训所辖区农民达10万人次,农业技术指导材料每年被单位采用达10次以上,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五十多次为单位提供植保信息和农业方面的指导材料。2014年至2019年,为了扶贫工作,指导致富能手鈡玉红发展种植了大型葡萄园,种植面积由105亩发展到320亩。 三、平台上服务“三农”:现在仍在农业上继续工作,自从中国农技推广开辟了APP平台后,本人就参加了学习,特别是2020年以来,每天坚持平台学习,从未间断。每天利用平台技术在田间进行技术服务,遇到问题和解决不了的情况,都利用中国农技APP平台进行交流学习求得解决,2020年至今累计解答问题5413道,好评180条,发表日志2714多篇,上报农情2550条。根据工作和特点,本人在农技推广平台上,重点关注了农业方面的发展和困扰的一些问题。新时代农村土地流转加大,各类型专业种植示范园、合作社兴起,综合种植合作社很多,如淮河地专业合作社、河南大西门提子园有限公司等,每当收获季节,瓜果蔬菜应接不暇。在工作中对种田大户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天气和技术缺位进行了剖析并现场技术指导。如2018年夏粮小麦抽穗期遇阴雨,赤霉病严重,淮河地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的指导下,及时防治,小麦产量不但没有减产,还比其他合作社增产2%,2020年连续阴雨,河南大西门提子园有限公司的果园受到灾害影响,我及时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使他们减少了灾害的影响,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当年收益570多万元。在平台上,对需要解答的题目,本人凭着知识和经验认真审题,精准回答,认真阅读,受益良多。中国农技平台给我们农技人员提共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开辟了一个学习、交流、扩大视野的天地。再次感谢互联网+农技推广,我将一如既往的关注中国农技推广平台,坚持学习,服务“三农”,同时带动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学习和服务,做好传帮带作用。让这个农技推广APP平台成为提高科技人员水平的重要平台,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平台,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地方农业经济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