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姓名:郭青松

专业技术职务:农艺师

所在单位:河南省林州市农业农村局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8.07

所属省份:河南省

  • 个人事迹





农业的守护者 农民的贴心人 ——林州市农业农村局郭青松 一、 践行初心,守护农村农民 田间地头有他忙碌的身影,培训班上有他讲课的声音。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5年来,始终奋战在农业第一线。他是庄稼的守护神,农民的贴心人。郭青松,林州市农业农村局一名普通农技人员,实现了一心为农的人生价值和初心,为林州的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创新发展精心服务,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熟悉林州的每片土地,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能够独立解决农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耐心接受农民的咨询,经常下乡实地查看农情。每到农时季节,办公室电话便成了热线电话,“俺家麦地里出现一片一片的白麦穗”“老郭,你快来看看我这麦子是咋了?麦叶上那么多黄粉,还是一条条的”等等。虽然进行了电话指导,可他还是不放心,还得亲自到地里查看庄稼发病情况,并及时指出病因和防治措施。说起庄稼,他如数家珍,就像一本活字典,求助他技术指导的种植户很多。为全面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管理意见,他带领站里人员踏遍了全市所有不同类型的地块,在关键时期做详细调查,分析数据,及时总结上报。 二、科技兴农,带领农民致富 “农民的事就是我的事”。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他提出了坡地、旱地种谷子、红薯。在旱薄地开展谷子、红薯高产创建示范田,亩产分别达到510公斤、3200公斤的产量。经过加工,谷子亩效益达3500元以上,红薯亩效益达6400元以上。在横水、河顺等地建立了500亩“大田生产+贮藏”的红薯种植基地,从育苗期技术指导,到大田种植、贮存,他亲自一步步地培训薯农,引导解决了“种什么”、“怎么销”等生产难题,保障了薯农的经济效益,林州红薯种植越来越多。 为了让农户少走弯路、少损失,每年都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经他试验示范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50余个,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农业新技术30余项,累计推广面积480余万亩。林州市山坡地多,谷子种植面积大,但谷子间苗、定苗正是暑伏天,又热又累,很多百姓宁愿撂荒地,也不愿种谷子。为了找到谷子少间苗或不间苗的方法,他多次奔波长治、太原等谷子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然后回来试验示范。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谷子化控免间苗技术终于试验示范成功,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终于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示范推广了小麦旱薄地旋耕撒播技术和谷子免简苗技术,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线上线下,搞好农技推广 特别注重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他参加农业现场观摩、培训指导、推介会20余场次,累计培训农民近万余人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电话咨询等方式接待农民技术咨询50余人次。通过中国农技推广体系平台,每天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线上网络学习与互动交流,技术指导学习从未间断。解答各类问题13756个,发表日志4167篇,农情3641篇,获得好评1703个。做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了农业生产。 四、总结经验,争创一流业绩 近年来,撰写论文、论著及培训教材《洪涝渍害对红薯的影响及防救措施》、《林州市小麦冻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林州市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培训教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手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林州市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手册》、《林州市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手册》、《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等;安阳市地方标准《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谷子生产技术规程》、《青贮玉米生产技术规程》、《油葵生产技术规程》;实用新型专利《全地下式红薯简易储藏窖》、《农药残留检测取样装置》;获得了省市级荣誉及表彰。 主持参与《林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林州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安阳市小杂粮品种试验示范项目;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花生”专项“林州市旱薄地高油花生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林州市百世禄农业公司规模化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重大技术推广补助项目》、安阳市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早熟鲜食迷你红薯双季种植技术研究与推广》等30余个项目。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心里想的是农民,念的是农业,装的是农村。这就是郭青松,一位朴实无华的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他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时期农技推广事业助力乡村振兴而不懈努力,在林州这片希望的大地上,留下了出彩农技人最美的身影。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