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姓名:杨永民

专业技术职务:/

所在单位:河南省濮阳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75.04

所属省份:河南省

  • 个人事迹







廿于奉献 示范运用 2013-2019年,杨永民主导的沿黄稻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示范推广运用,稻区种植模式发生了革命式的新改变,水稻育插秧全部实现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原来的人工弯腰插秧现象一去不复返,农户与合作社答订单,订单作业成为农业新的时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运用,奠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解放出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型,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秋粮安全生产。2018年,承担国家了“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集成示范活动的举办,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得到农户的一致认可,扩大了技术的影响力,全县使用纵轴流玉米籽粒收获机作业面积达到1万亩,经济效益: 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与机械摘穗收获作业相比,减少了田间和传统果穗场院琼晒及脱粒环节,每亩节本33元,破碎率下降1.2%、霹变率下降3%,提高了玉米的商品质量和等级,每公斤增加0.04元?亩节本增效43. 2元,全县实施1万亩可增经济效益43.2万元。社会、生态效益:采用低破碎机械粒收技术有效降低玉米的破碎率,与烘干结合,比较好的解决了我县玉米传统收获、琼晒、存放方式造成的玉米二次污染和毒素超标等难题,提升了玉米品质,解决了秸杆焚烧和还田难的问题,促进了环境保护,同时改善了地力。杨永民主导编写了《濮阳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实用手册》、《濮阳县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实用手册》、《濮阳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实用手册》、《濮阳县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实用手册》、《濮阳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实用手册》,撰写的《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措施及成果》一文在濮阳市农业循环经济研讨会上评为优秀论文,各项机械化实用技术的汇编总结,对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品牌 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主要业绩: 开拓进取 服务农业 为了更好的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杨永民利用新闻媒体、下乡赶集市、送科技下乡巡回展等方法宣传水稻、玉米、花生、设施农业等新技术,新机具的实用技术。累计发放宣传资料80万余份,现场和线上解答农民群众对新技术、新机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几万条。组织了500多期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机合作社社员、农机大户、科技示范户、辐射户、新农民等2万余人次.组织召开了不同规模不同环节的农机试验示范现场演示、培训活动400余次、9千余人次,试验示范活动的与会者对新型农机具赞不绝口,拍手称好,示范效果达到最佳。推广水稻插秧机223台,水稻收获机120台,水稻育秧机12台,激光平整仪8台套,航空植保机50架,打捆机17台,深松机130台套,今年育秧面积700余亩,插秧面积达6.8万余亩,玉米籽粒收获机26台。促进了农机化技术储备、试验、示范、推广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作为农技推广骨干,他积极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和服务对象微信群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结合实际发布工作日志,上传本地农情动态,遵照“节能增效环保”耕地保护与提升”等生态农业理念解答相关农技难题。杨永民在“中国农技推广手机APP" 登录频次达6000余次,上传工作日志5807条、农情2044条,解答专业问题6076个,参与好评136次,使用技术问题互动交流3次。 杨永民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开拓创新,勤于学习,乐于奉献,始终秉承“互联网+厂家+经销商+合作社+衣户”工作服务理念,及时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开展农技互动服务,主动作为,线上线下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几万条,充分发挥了"纽带桥梁”服务于农的作用。工作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投入到农技推广服务事业,每年有2/3的工作时间都忙碌在乡村和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遇到的疑难问题几万条。积极开展各项农机科普活动和农事活动,为促进”三农”发展做出了贡献。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