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洪山
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农艺师
所在单位:山东省莘县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3.04
所属省份:山东省
自参加工作43年来,一直在县乡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其中乡镇一线32年), 做为一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时刻牢记习主席“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本要求,以实际行动诠释“一懂两爱”的人生价值,在黑土地上谱写着服务“三农”的华丽篇章。 一、牢记“一懂两爱”的基本要求,树立了服务“三农”的正确价值观。自觉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力争做一个懂农业的农技人员;始终对农村这片热土充满着乡愁情怀和初心思想,从个人的内心深处热爱农村,愿为农村谋振兴;时刻把农民当亲人,热爱农民,心里装着农民,凡事想着农民,工作依靠农民,一切为了农民。通过每天登录“学习强国”“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平台”线上学习,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一名符合“一懂两爱”的基本要求的称职的农业农村人。 二、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学习、运用情况。通过每天线上学习交流,显著提高了个人的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范围,增强了我对农技推广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大的增加了我的工作动力。自去年1月份至今,利用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平台高质量解答问题近7000个,获得好评2600多个,上报日志近3000篇,上报农情2600多篇,学习积分达到了27000多分,现位居全国第9名,省市县第1名。 三、利用微信、快手、抖音等开展农技服务情况。为了及时收到农民的问题咨询并及时回复,根据不同群体的人员组成分类建立了5个农技推广群,入群人员达2000多个;加入了12个涉农微信群,可与5000多个农民和不同群体的涉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同时把这些群及群成员的手机号设置为置顶位置,并将手机铃声进行个性化设置,以便更加方便、快捷、及时的回复和解决农民的技术需求问题。近几年来,通过互联网回复解答技术咨询、购销服务、政策宣传和灾情应急等问题10000多次,即便是晚上一般也能在1小时内进行回复,逐步成为了被农民认可、信任和爱戴的农技人员。就在今年春天4月5日的晚上21时,手机响起了个性化铃声,是东鲁街道办事处段屯村的农户段玉建打过来的,并在微信发来晚上进行黄瓜浇水的视频,咨询有关肥水管理的问题。从视频上看到情况后,当即回复晚上不能浇水并建议马上停止。第二天他又发视频展现昨天晚上浇水的6行黄瓜已经发生了霜霉病,其余几乎没有病害发生。通过此事,他常在农户面前说“老王哥真有两把刷子,是咱农民值得信赖的农业行家里手”。 四、线下服务情况。5年来,每年进村入户服务150天以上,在项目实施期间全天候工作在施工现场或作业现场;在全县宣传并示范推广沼液沼渣综合利用面积累计达1万多亩次,累计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宣传并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累计达400多万亩次,累计增加农民收入4亿多元;设施蔬菜栽培方面,面对面示范指导并推广蔬菜绿色栽培生产技术累计200多万亩次,累计增加农民收入近10多亿元。 五、通过技术培训,宣传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情况。每年接受农广校、涉农单位以及外地相关单位的邀请累计举办培训班40多次、田间课堂100多次、培训人员1.2万人次,通过培训推广各类农业先进、实用、绿色生产技术20多项,推广更新换代品种10多个,促进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六、主要奖励、业绩成果、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获得县级及以上荣誉奖励11项。 县级及以上成果奖励16项:其中,省部级成果2项,市厅级成果4项,县级成果10项。 发表论文24篇(2015年以来17篇),其中代表作有: ⑴《二氧化氯消毒剂在温室蔬菜土壤消毒中的应用》(独立作者)发表于《中国蔬菜》2016年7期; ⑵《日光温室方位角对黄瓜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国植保导刊》2019年4期; ⑶《新型微生物农药厚孢轮枝菌微粒剂对温室黄瓜根节线虫的防治效果》(第一作者)发表于《中国蔬菜》2019年12期; ⑷《不同农药防治花生叶班病的试验效果》(通讯作者)发表于《中国植保导刊》2021年5期。 ⑸“小麦玉米生产中推广的几项新技术”(独立作者)发表于《农业知识》乡村季风版2013年5期,该文被《农村实用技术》2014年10期转载后,全国各网站纷纷下载转发,下载量近1万多次。 另外,出版著作一部,2013年8月《莘县耕地》山东大学出版社发行,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