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全祖和
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农艺师
所在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4.09
所属省份:福建省
从1989年到2021年,全祖和在基层农技推广一线上已经度过了漫漫三十载。他来自农村,亲身体会农业种植的艰辛;回归农业,他立志为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尽绵薄之力。33年来,他一直都在偏远的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担任农技员,线上线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传播农村科普知识,风里来,雨里去,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务实肯干,工作扎实,技术全面,待人谦和的百姓贴心人。 翻开他的人生档案,一连串令人羡慕的荣誉映入眼帘,服务三农的岁月里,先后2次获得建阳县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建阳县政府,南平市科协、南平市教育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1次获得镇、县、市农技推广先进个人,获首届中国农技推广APP应用竞赛活动三等奖,南平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 因地制宜,线上线下推广“五新”技术 “技术送到户,指导到田间地头”,这是他对村民的承诺,为了这一承诺,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小湖镇的山区,足迹踏遍每个山村、每块农田、每片茶果园,播下一茬又一茬科技兴农的种子,让农民成为种植能手,科技致富带头人,应用互联网+农技推广,线上线下开展技术指导,切实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小湖镇葛墩村是偏远高山区,离镇区11公里,山路崎岖,海拔780米以上,年降雨量1800毫米,年平均温度16℃,山高水冷,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好,村民一年种植一季水稻,收入低,为改变农业现状,增加农民收入,他主动要求担任驻村工作队,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发展优质稻生态种植,选择中淅优10号、甬优15号等优质稻新品种,亲自试验示范11亩,配方施用肥料,适时晒田,病虫害统防统治,平均亩达630公斤以上。由于高山区昼夜温差大,日平均温度低,水稻生育期比低海拔地区延长30天左右,稻米品质明显提高,每百斤稻谷售价提高50元,每亩产值增加630元,示范户尝到甜头,村民看在眼里,第二年全村村民都踊跃种植优质生态水稻,推广面积233亩,全祖和及时组织培训,经常深入田间技术指导,培育种植大户,应用电话、微信互动,随时随地为村民及时诊断水稻病虫害,指导科学用药,解决优质稻生态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平均亩产617.3公斤,每亩增加收617.3元,当年农户种粮比常年增收13.7万元,农业“五新”技术在线上线下得到实实在在的推广应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应用互联网+,为特色产业助力 小湖镇是水仙茶的发源地,特色农业产业较多。茶叶产业、杨梅产业、红糖产业和桔柚产业等。小湖水仙乌龙茶品质优良,水仙白品质上乘,小湖杨梅是福建名优水果,祝中古法红糖享有盛名,但国内其它省份对小湖特色农产品了解还比较少,品牌知名度不高,销路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最终销的是品牌。作为基层农技员,他对农产品的卖难深有体会,增产不增收,果贱伤农,茶贱伤农,阻碍农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打造品牌,在线下,他先后注册“小湖水仙”、“小湖杨梅”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指导5家茶叶企业SC认证,4家茶绿色食品认证,2家茶企入驻南平市“武夷山水”品牌运营平台,有机茶产地认证446亩,绿色认证4600亩,每年动员6家以上的茶叶企业、家庭农场参加茶叶博览会和农产品展销会,宣传小湖特色农产品;积极动员合作社成员、家庭农场主60多人次参加高素质新型农民参加大专学历提升教育和电子商务培训班,培养电商直播人才,收集素材,建立直播室,应用互联网开展网上直播茶叶、杨梅、红糖和建阳桔柚等特色农产品,与建阳电商产业园协作,整合小湖特色农产品,建立小湖农产品网页,将小湖杨梅、杨梅干、小湖水仙、祝中红糖、建阳桔柚等特产销往全国各地,提高特色农产品知名度,促进建阳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每年互联网销售茶叶、红糖、杨梅、桔柚等农产品500吨以上,产值1.2亿元以上,为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与时俱进,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 现阶段,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不具备满足当前发展速度。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的网络设备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站台显示屏随处可见。互联网+农业技术推广为农业技术的改造升级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全祖和与时俱进,经常学习、收集“公益植保”、“科普中国”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发到微信群、朋友圈,传播农业新技术,宣传科普知识,指导农业生产。积极参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培训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互联网+农技推广新知识水平。他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组织新型农民,科技示范主体,家庭农场主安装12316农务通,农技推广APP,宣传普及“互联网+”新技术和科学种植技术,改变了他们传统的农业思想。教会农民使用火山小视频,抖音学习容器育苗、果树修剪、蔬菜嫁接新技术,充分互联网+农技推广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及时将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上升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