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先发
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农艺师
所在单位:安徽省全椒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3.01
所属省份:安徽省
服务实例及主要业绩(1500字左右) 李先发,男,196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高级农艺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全椒县八波乡、城东区、襄河镇、马厂镇等乡镇和县农业农村局属单位工作,一直从事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服务工作。36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于农业、服务于农民为宗旨,不断学习新型农业技术,指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公司+基地”模式发展订单生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互联网+农技推广”活动中,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武装现代农业,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水平 利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不断学习,掌握和了解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为企业产品销售和农民种植品种选择当好参谋;通过学习专家们在平台上上传的日志、解答问题的案例,不仅提升了原来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对畜禽、水产养殖技术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服务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能为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互联网+农技推广”中,坚持每天将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下来,第二天通过手机APP上传到信息平台,同大家交流;同时将自己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业务知识和技术总结,不定期通过日志形式上传到本人日志中以供同仁分享。到目前为止共发表日志7800多篇,解答各类提问1万多篇,参加在线答疑300多次。 二、利用互联网,服务农业生产 多年的农技推广实践体会到,互联网为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服务手段,具有强大的应用功能。在互联网时代,虽然年龄偏大,也千方百计利用互联网技术指导农业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每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前,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短信等方式将预警信息送到农户手中;在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出现的病虫草害,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诊断,帮助农户第一时间解决难题;在服务农业企业中,指导规模种植养殖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安装传感器、网络摄像头等数据采集系统,实时提供准确数据,为农事活动提供依据。参与实施的“稻虾种养环境实时在线监管与溯源技术”被推介为全国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优秀项目。 三、加强指导,注重应用实效 1.利用互联网信息,指导销售。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交通不畅,龙虾养殖户对市场价格信息不能及时了解,利用互联网信息,与“虾谷360”网络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将了解的龙虾价格和市场需求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发布给虾农,为虾农解决燃眉之急。 2.引入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工作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了解农副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信息,2018年,与湖北潜江“虾谷360”进行沟通,经过多次相互考察对接,于2019年12月,将该企业与全椒潜网生态小龙虾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将湖北潜江“虾谷360”网络平台在全椒建立分中心,为我县虾农和龙虾经营的经营主体了解全国龙虾价格信息和销售市场信息提供途径。 3.搭建“公司+基地”模式,升级产业。为了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质原料供应不稳定,企业产品市场难以打开局面难题,与全椒县华丰粮油储运有限公司共同商讨决定,由企业租赁土地,经过土地整治后,发包给种植大户生产,公司采用保底收购方式回收稻谷,来确保原粮质量,真正实现双赢;同时与种养大户签订优质稻谷订单,约定稻谷最低收购价。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溯源系统,强化生产过程管控。2018年,全椒县华丰粮油储运有限公司与武岗镇中心村签订3700亩土地流转协议。公司按照“稻虾共作”模式将流转的土地,分包给种养大户,公司提供优质水稻品种发放给农户种植,签订保底收购价格。公司根据本身的大米品牌市场销售情况,选择适合我县生产的水稻品种发放给经营户种植,农户按照绿色水稻生产规程要求,进行水稻种植,企业按照超出市场价格每斤0.15元,全部收购农户种植的稻谷,仅此一项,农户多收入66万元;3700亩稻田龙虾,亩产量两季350斤,产值4500元,净利润每亩1500元,增收555万元,两项合计为农户增收6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