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朱训泳
专业技术职务:推广研究员
所在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66.12
所属省份:江苏省
扎根农村 科技兴农 ——记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获得者、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朱训泳 “根据当前水稻长势图片来看,你的水稻已进入分蘖盛期,一定要注意抓好水浆管理,及时防控水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等病虫害”。7月6日下午,在六合区马鞍街道农服中心,一位农技人员正用手机对种粮大户殷宏宝进行线上答疑,并提出近期水稻生产管理建议。像这样的网络平台跟踪服务,他从种植户的水稻播后开始,一直在持续着……。他叫朱训泳,一名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农技推广工作者,扎根基层,专注农业工作32年,不忘初心、心系农业,借助云平台拓宽服务渠道,用实际行动展现出新时期服务一线优秀农技员的风采。 不忘初心,扎根农村,立志服务“三农” 1986年,他考取江苏省南通农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自从入学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好好学习,为家乡的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因为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了解农业和农村的现状,深知只有农业科技进步,才能改变家乡面貌。1989年他毕业分配到家乡六合区马鞍街道工作。自工作以来,一直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经常冒着严寒、酷暑深入田间调查第一手材料,指导农户安全生产,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 他的服务面触及到全街15个村居256个组,12个农业特色种植基地;农户如有技术需求,只要一个电话、一个微信,他就会及时来到田间地头,开展把脉开方、指导一条龙服务,深得老百姓的认可,受到当地群众的拍手称赞。 从2011年开始,他主持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项目,遴选稻麦、蔬菜科技示范户125户,带动辐射1300户,每年示范推广应用新品种5个以上,推广新技术、新模式20多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95%以上。 借助云平台,拓宽服务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受惠 近年来,他充分应用新媒体抓好服务指导,依托中国农技推广APP、江苏农技耘APP和农业科技网络书屋等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农技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指导农业生产,及时发布农业生产农情日志,与各地农技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拓宽信息服务渠道,为科技示范户和种植户答疑解惑,解决产业发展问题,让更多的农户受惠。截至目前,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发布日志4408篇、发布农情2826篇、解答种植户问题11811个。 2019年5月9日,黄岗村小麦种植大户通过微信反映小麦出现干枯死苗现象。他及时和技术人员赶到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生长情况。经过田间调查诊断,是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他要求农户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并通过中国农技推广、农技耘平台将现场诊断和防治技术予以交流,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2020年春播季节,连续的高温干旱天气,部分种植户的机插秧苗有可能受到高温灼伤,他通过大户微信群及时发出预警,让各村居农技人员及时通知辖区种植户做好防范工作。并在中国农技推广、农技耘平台查阅技术资料,发放给种植大户做好应对防范。位于泥桥村的粮食规模种植户殷宏宝得到消息后,及时采取稻草覆盖和灌水等措施,有效预防高温烧苗的现象发生。 2021年6月,不少种植户来农服中心反映或在农技耘提问,“玉米苗心叶扭曲不展,是不是药害引起”。他根据种植户的描述,及时到田头取样,了解病株特征,并在农业科技书屋及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公众号查阅相关论文资料。在排除药害、顶腐病的基础上,最后确定造成玉米心叶扭曲是由玉米蓟马危害引起。他把相关结论在云平台上进行交流,“提醒大家:导致玉米‘拧芯’的罪魁祸首是玉米蓟马”,得到广大用户的称赞。 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取得成绩斐然 32年来,他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先后在农业核心期刊上发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植保工作的思考》、《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应用体会与建议》等论文231篇,且多篇论文获得省市学术技术成果奖。他主持“水芹深水多茬栽培方法”、“一种水芹早熟毛豆轮作栽培方法”等3个科技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参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课题,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他先后被授予南京市星火科技带头人和六合区第二届十大科技之星;2017年3月和2018年4月两次获江苏省“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学习大赛”优秀专家奖;2017年12月荣获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2019年12月荣获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2018年10月,被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30多年的坚守,他无怨无悔。面对取得成绩,他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他常说:“我生于农村,了解农民期盼,能帮农民做点事、减少一点损失,心里就踏实”。从这朴实的言语中,体现一名新时期农技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他一位坚守三十载农技人的信念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