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任凌慧
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
所在单位:吉林省东丰县那丹伯镇综合服务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75.03
所属省份:吉林省
矢志不渝做好农技推广服务 任凌慧,1996 年 8 月参加工作,在为本镇农机推广事业默默奉献的 25 年中,她始终不渝地认真钻研业务,攻坚克难,先后成功地推广了综 合整地、水稻抛秧和机械化育插秧、秸秆揉搓、精少量播种、免耕播种、 机械化收获、机械深松、机械植保、农机作业远程监控、粮食生产全程机 械化、秸秆处理等先进适用的技术,均达到了设计效果,实现了预期目标, 其中“水稻钵盘育苗机械摆秧技术”是一项新的水稻秧苗移栽技术,是借 鉴水稻机械插秧和水稻抛秧技术经验,它解决了水稻机械插秧浅插难题, 同时也解决了水稻抛秧无序的问题,是水稻移栽技术的一次创新和革命。 经过多年推广,目前全镇已经广泛普及应用,普及率达 65%以上。 一、提升自我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在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中,她负责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 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如何提高本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增产、 农民增收,任凌慧同志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她找来农机推广方面的 书籍反复研读,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另一方面把功夫下在了摸底调查上, 她深入农户之中,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奔走于乡间地头,足迹遍布了 那丹伯镇的 15 个村。多年来,推广多种适宜本地农业生产作业的先进农 机技术和机具,深受农民的欢迎,村民们喜欢这个给他们带来新技术新机 械的女同志,一看到她就拉着她问东问西,或者告诉她新机具多好用。 为了更好的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让工作经验更具指导性,她还积极参 与专业技术问题的研讨。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中发表了《开展跨区作业拓 宽农机服务领域》、《实施保护性耕作与综合机械化水平问题的思考》、《农 机化新技术是转变粮食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等论文;参与研发设计的《一 种高度可调节座椅装置》、《一种拖拉机用具有效防颠簸机构的座椅》两项 获得国家级专利。 二、做好宣传培训 助力乡村振兴 多年的深入农村工作,她深知提高农民文化和技术水平才是助农的根 本。通过积极宣传鼓励引导农民参加“无证人员的操作资格培训”和“阳 光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育工程”,5 年里使 3500 余人得到相关专业培 训,接受咨询超过 2000 人次。 三、“互联网+农技推广”相结合.全力推广农技知识 为扩大农业知识传播范围和速度,更好的服务农业,她积极参与中国 农技推广 App 的服务工作,解疑平台上的能够解答的问题,传播农业知识, 实现人员不见面.技术送达服务。而数字科技是有记忆的,她的工作被清 楚记录在平台上:以总分 28000 多分稳居全国总积分排行榜前 20 名、全省 排名第 2 名、市、县分别排名第 1 名,发布日志 3370 余篇、农情 2980 余 篇。共解答了 15470 余个问题,收获好评 2500 余个,获得“农技强手” 称号。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她想汇流成海,她还带动科技示范主体加 入农技推广 App 平台学习,教他们上互联网平台学科学种田的本事。 农技推广的核心是服务,为及时跟进服务,她同农户建立了用户群。 将农技推广紧紧融入科技扶贫工作,从种子选购、农具检修、耕整土地、 播种、机械植保及秋季收获等作业环节,全程跟踪,并坚持到组、到户、 到田间地头指导服务,共同探讨种子和机具的选择,帮助他们解决农机技 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借助“东丰县农机推广交流群”介绍农机新技术、探讨技术难题、交 流经验和信息。解答农民技术难题达 300 人次。该群聚集了全县农机大户、 合作社成员等 500 人,促进了全县农机新技术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了“互 联网+服务三农”的职能。 时光匆匆,岁月如流。谈起 25 年的基层工作,她热诚不减,说,我 热爱我的工作,就和镇子里那棵大树一样,我是这片土地上长起来的,离 不开这片热土。也愿意为了这片土地奉献所有。我和农机战线上的同事们 尽职尽责,只希望我们的家乡富强振兴,早日实现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