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姜兆明
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农艺师
所在单位:吉林省榆树市红星乡综合服务中心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71.04
所属省份:吉林省
本人于1992年7月毕业于吉林省畜牧业学校农学专业,1992年9月到榆树市红星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事业29年,始终工作在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先后在我乡推广实施玉米保护性耕作、综合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统防统治飞机航化作业防治水稻稻瘟病、黑土地保护、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等新技术14项。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极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业绩显著,贡献突出,赢得了诸多荣誉。1994年参加的《防治水稻恶苗病新农药901推广》项目,获长春市科教兴农竞赛二等奖。1998年参加的《保护地蔬菜技术项目》获长春市98年度农业科技推广竞赛一等奖。2015年农科院主持的“春玉米控释氮肥研制及其高效施用技术”成果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在2010年至2013年参加了该项成果的部分工作。负责了试验地的落实,技术工作的实施、观测、记录。田间数据对比及测产工作。2011年至2018年在《农家科技》、《中国农业信息》、《农业开放与装备》等国家期刊上发表个人及与他人合作论文7篇。 2015年至2020年,连续六年被榆树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工作者”。2016、2018、2019年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工作,业绩突出,被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评为“先进集体称号”。2018年和2019年被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评为“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至2018年参加的《化肥减量施用技术推广》获长春市先进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015至2017年《榆树市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获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本人是第9项目完成人,本人所带领的单位是第八个完成项目的单位。 农业创新发展强烈呼吁新产品、新技术,因此“互联网+农技推广”应运而生。如何把农业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以造福广大种植业户、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我们这一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在全乡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互联网+农技推广”的应用,使我们的推广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便捷,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服务对象更加广泛。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分分秒秒都可以在平台里得到更好的服务。而且平台互动性强,每个参与者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我们全乡拥有耕地12025公顷,人口34000人。大型农机种植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15个。每个村有科技示范户3个,全乡共33个。我们的农技推广网络服务体系的主体就是这28个合作社、15个家庭农场、33个科技示范户。我们把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组建了“红星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群”,我们科里所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均参与其中,并让这些种植业户全部下载了“互联网+农技推广”APP平台,使他们可以在平台和推广群里学习、交流、发表个人意见。谁家的地里玉米苗有病害了,拍照、录视频发到群里,我们在群里进行诊断,出台治疗措施和办法,及时解决问题。有的不能在网络平台上解决的问题,我们就在线下以田间学校的形式组织这些示范主体以及农业大户,到田间、到现场会诊,及时解决种植业户田间出现的病虫草害等问题。 几年来,我们通过微信群以及“互联网+农技推广”平台组织线上学习12次,参加人员600余人次。线下组织田间学校16期,参加人员680余人次。集中举办培训班32期,培训人员320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600余个。通过“互联网+农技推广”和“田间学校”线上线下的结合,我乡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效果。一是种植业户素质整体提高,种植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高新农业新技术在我乡快速推广应用,提高了我乡农业生产力的水平。二是种植业户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国家政策方向,为种植业户选择种植方向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可以根据政策导向选择种植效益更高的品种。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我乡的种植业户是最大受益者,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三年内我乡的种植业户平均收益率提高了三个百分点。三是解决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平台和我们的微信服务平台,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为全乡种植业户提供最优质快捷的服务。正所谓服务贴心、暖心时刻在身边,拉近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者和种植业户的距离。 “互联网+农技推广”平台在我乡的推广应用,使我乡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新篇,创新局。迅速推动了我乡农业事业的发展,在我乡的农业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