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刘秀君
专业技术职务:站长(副高)
所在单位:辽宁省建昌县药王庙农业技术推广站
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时间:1975.11
所属省份:辽宁省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 对于一名农技指导员,首先要学好业务知识,增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次,不断强化自己的思想,树立人们公仆意识,做到及农民之所及,想农民之所想,及时上门为示范主体及辐射户排忧解难。 二、吃苦耐劳,不厌其烦, 认真做好科技示范主体联系工作。 作为一名农技指导员,我根据上级要求及我镇实际情况,严格规范的遴选了10名科技示范主体,并及时的进行了公示。每户都悬挂了省统一制作的示范主体标牌,发放并及时填写示范主体手册。根据每个示范主体的不同要求和实际情况,为每户制定了不同生产增收方案,提供不同的种植模式和高产、高效的优良品种,并制定了不同时期计划和管理目标,给每户发放物化补贴。 三、分户指导,实地考察,根据不同户的面积、模式、品种进行不同的指导,每个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病虫害发生时期我都及时深入到各户的田间地头及时指导。前几天的大雨天气给各户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我及时到田间了解各户的灾情,及时上报,同时,根据不同的灾情采取不同的补救措施。 通过自己和示范主体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了示范的作用,每个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周边10户以上的农户,深受大家的好评。经过几年付出,每个示范主体农业纯收入增长幅度很大,真正做到了示范一片,带动一方的效果。 扎根乡土 服务一方百姓 情系推广 开创一片天地 --记建昌县药王庙镇农技推广站刘秀君 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耕备耕生产关键之时,在田间地头总能看到一名为农民“传经送宝”,把先进技术带到生产一线的身影,为粮食安全生产把好第一关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为保障春耕不误农时提供有力服务保障,她就是刘秀君。 爱岗敬业,勇于探索,提升自我。 刘秀君,女,汉族,中共党员,副高级农艺师,2000年7月毕业于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2年来,一直沉浸于田间地头,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由于工作任劳任怨2014年5月被调到药王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工作。 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刘秀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先后发表八篇论文,2015年参与《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修复技术集成与应用》获葫芦岛市政府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参与《优质高效蔬菜育苗技术推广与应用》获葫芦岛市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年获葫芦岛市农村经济局“先进个人”;2016年参加的“多抗性玉米自交系丹99长选育及应用”二等奖 ;2017年获葫芦岛市农业科教工作“先进个人”;2018年获《玉米单粒播种技术》优秀论文奖;2018年获《一种有机肥料的无害化处理装置》专利第三完成人;2018年获《一种有机肥称装机构》专利第四完成人;2018年获《一种有机肥的造粒装置》专利第五完成人;2018年获“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泓欣599”参与者第四完成人;2018年任《设施蔬果绿色栽培及防控技术》编著者;2018年获“辽宁省农作物品种乾贵358”参与者第 十一完成人;2019年参与《有机谷子、绿色高粱优质高效集成技术应用与推广》获辽宁农业科技贡献二等奖;2019年参与《一种简易施肥器》专利获第五完成人;2019年参与《一种缓释颗粒生物有机肥料棒》专利获第六完成人;2019年获“全国五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 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服务一方百姓。 刘秀君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解农民之所难,帮农民之所需,情系农业,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成为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从农技员到高级农艺师,从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到葫芦岛市人大代表,刘秀君始终没想过离开专业,一心一意扎根基层,把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当地有机农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刘秀君认为产业扶贫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增加农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她积极引导村里的群众接受现代化农业种植,刘秀君一方面组织群众代表40余人到朝阳蔬菜生产基地考察学习;另一方面从农技推广服务平台上和一些书籍收集《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相关信息,同时帮农业科技示范主体下载中国农技推广app,引导他们在平台上互相学习。定时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从沈阳把姜大光教授请来给大家讲课,通过帮助群众开阔视野、接触知识、学习技术,群众的顾虑消除了,种菜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先后有140户群众勇跃报名种菜。 大棚蔬菜种植育苗是关键,她对育苗农户逐个登记,谁育的什么苗,育多少,长到什么情况,她了如指掌,每天只要有空,她就要到各个育苗基地看一下,当天气温多高,是否通风了,是否盖棚等。几年累计推广《优质高效蔬菜育苗技术推广与应用》面积7.6万亩,实现总产量84170万公斤,总产值286627万元,新增总产值82564万元,新增总纯收入79654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在刘秀君的精心指导和努力下,带动周边5个村建起了260多座大棚。在几年的时间里,她积极带领农户致力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科学推广,重新优化布局,积极发展绿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使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的“金钥匙”,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