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亮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国蔬菜之乡”跑出农业现代化加速度
-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9日 信息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浏览量:9958
3月27日,“2025数字乡村新农人发展交流会”在山东省潍坊寿光市召开。行业专家及“三农”短视频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山东寿光作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先后建成一批智能化农业园区,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有越来越多90后新农人返乡创业,通过新媒体科普现代农业技术,用新渠道拓宽农产品销路,书写着数字助农的新篇章。
让现代农业技术扎根乡土,共筑数字助农生态沃土
无人机飞防、智能化大棚、现代化仓储……从种子到育肥,从果实到销售,寿光走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道路上,构建起了现代化全体系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
“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寿光正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而一位位充满朝气的新农人,则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也普及着现代农业技术。”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东在会上表示。
在北京大学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卢晖临看来,快手等数字平台通过赋能新农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短视频平台通过连接城乡、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新农人运用数字技术推介农村农业,促进了城乡要素流动和融合,让乡村文化走进城市视野。
在新农人的带领下,寿光蔬菜已走向科技模式
围绕新农人的培养与成长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提出了“兴农人”的概念。他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数字乡村新农人的培育需要构建‘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价值重构’的完整生态链。未来应着重三类人才:培育数字农业技术员,孵化乡村数字经济体,建设智慧乡村示范区,最终形成以数字新农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会上,快手“三农”负责人黄诚对平台助农的阶段性成果及扶持方向进行了分享。截至2024年8月,快手“三农”领域深度兴趣用户达1.4亿,乡村用户每日互动量达 29.4 亿;日均农技直播超2.4万场;平均每天有 94.8 万的农产品包裹通过快手销往全国各地。“我们正通过流量扶持、工具升级、电商赋能,帮助新农人实现乡村振兴。”快手推出的““三农”耕耘计划”和““三农”村村红计划”也在以现金和流量补贴的形式,助力农技传播与农产品上行。
寿光新农人的数字化跃迁,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我想给农户们蹚蹚路!”抱着这样的想法,95后“农三代”曹子榆开启了智慧大棚之旅,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她先后试种了300多个番茄品种,并从中选取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通过快手短视频,我想把寿光的先进农业技术传递给更多人,也想激励更多人投身现代农业,用绿色健康的理念与技术,耕耘出一片新天地。”曹子榆表示。如今,她还尝试着更多新产品的种植试验。
曹子榆在她的“智慧大棚”中试验种植着水培蔬菜
作为一名打通“生姜的一生”产业链的90后农资人,孟晓帆用五年时间打造生姜全产业链,并通过快手连接起技术分享、农资销售与产品收购的闭环。“一位河南粉丝按我的方案种姜,还没等我收购就被抢购一空。”她表示,快手为其带来了约30%的客户,更让她坚信“数字工具能让好姜卖好价”。
60后农技专家、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天英,在退休后选择将30多年经验搬进快手直播间。“以前在村子里讲课,人多的时候,也就几百人,效率低、覆盖面小。2023年,我决定尝试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农技知识。当我看到我的视频和直播能为农民朋友们解决实际问题时,我感受到了很大的价值感。感谢快手平台,它为我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我的农技知识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高级农艺师刘天英退休后开启直播传授农技知识
寿光蔬果青年创业团队、来自正德(山东)供应链有限公司的许金龙分享了团队在快手的创业之路。“我们团队90%以上都是95后,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扎根农村,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谈及选择快手的原因,许金龙表示首先是庞大的用户群体,其次是信任经济优势,“通过‘大棚溯源直播’展示种植过程,用户复购率达45%,远超传统电商平台。”同时,他还指出,直播电商缩短了流通链路,不仅提高了蔬菜新鲜度,增加消费者体验,也把价格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提高了原产地农民的收入。
从“新农人”到“兴农人”,快手平台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重要推手
在广袤的乡野土壤上,“农业新质生产力”已走向实践。而短视频与直播平台,正成为连接政策、技术与人的超级节点,让新技术、新农人、新农业驰骋在沃野千里。
作为新型普惠数字社区,快手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悉,在农技传播方面,快手上粉丝破万的农技创作者多达4.5万人,年度发布的视频总量高达1594.3万个;在电商方面,过去一年,农资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125%,超28亿单农产品通过快手销往全国,240万乡村用户成为高频消费者。
平台催生的直播电商等新兴业态更是吸引众多年轻人返乡创业,让“一部手机管大棚,一部手机卖全国”的创新实践在田间地头扎根,用数字技术浇灌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正如黄诚所言:“我们期待与更多新农人携手,让技术下沉、农产品上行,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这种数字赋能也印证了卢晖临教授的观点,“数字技术正在扭转乡村人才外流的‘社会侵蚀’,让年轻人看见土地的价值,为乡村留住人才、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