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 2025年第17期

    “9月是菌果蔬轮作模式中,西红柿种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及时拉秧铲土、打叉,打叉能增加通风透光……”在山东肥城市王庄镇张庄村的西红柿种植大棚里,王庄镇农业部门负责人张慧一边手把手教农户给西红柿授粉,一边耐心讲解管护要点。

    眼下正值果蔬生长关键期,肥城市农业部门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大棚,开展点对点技术指导,精准破解种植难题,助力果蔬稳产提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在安临站镇贺庄村的高标准樱桃大棚内,农技人员正在讲解果树枝条管理要点,指导农户科学调控树势,促进养分均衡分配。“现在到了果叶分获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的果树管理任务就是防虫、防菌,把强势枝子给他剪剪,促进弱势枝子的生长。确保下一季有个好的产量。”肥城市安临站镇林果事务主管王光明说。

    贺庄村这片大棚区,五年前还是易积水的荒滩地,通过镇村联合开展土地流转和科学改造,地块整体垫高逾百米,彻底解决积水难题,荒滩变身为增收“聚宝盆”。

    “如今这里建成了7个冬暖式大棚,专门种植樱桃、蓝莓等优质水果,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种植,水果品质深受市场认可,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不少村民就业。”安临站镇贺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强高兴地说。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孙伯镇的玉米管护也进入关键阶段。在现代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栾村,大片玉米长势喜人,已经进入灌浆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进入冲刺阶段。

    “这个阶段要重点关注叶面补肥,针对前期脱肥的地块,可喷施2%尿素+0.3%磷酸二氢钾,这样能延缓叶片衰老,促进籽粒饱满。”镇农技专家刘吉祥蹲在玉米地里,仔细查看玉米长势,向种粮大户张磊讲解后期管护要点。

    据刘吉祥介绍,秋分前后降水减少,可以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现在喷灌特别方便也特别解放人工,一点也不麻烦,还有市镇农技专家定期来我们这些种植户地里进行指导,就像现在,专家教给我如何提早预防叶斑病、茎腐病等病害发生,如何提前防治玉米螟、蚜虫等害虫,让我很放心,种地越来越有了底气。”张磊说。

    近年来,肥城市始终坚持科技兴农、服务惠农理念,按季节、分作物制定农技服务方案,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为农户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同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高标准农业基地建设,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布时间:2025-10-13

  • 2025年第16期秋收秋管专刊

    当前正值水稻破口抽穗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和县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加强秋粮田管,通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的有效组合,助力秋粮丰产增收。

    在和县三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排列着性信息素干扰仪和食诱诱捕器,农技人员正与合作社负责人一起通过监测设备查看水稻病虫害情况。前段时间,农技部门在该合作社进行了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通过物理和生物手段,吸引并捕杀害虫,有效助力病虫害防治。

    和县三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明表示,绿色防控不仅能减少病虫害并及时进行防治,还能帮助种植大户减少农药投放量。

    今年以来,和县聚焦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实行“一虫一策、一病一方”的防控策略,开展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户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有效结合,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和县农技人员周晨旭说:“绿色防控主要采取食诱剂和性激素两种方式,通过减少田间害虫的基数和减少害虫的繁殖量来实现防治效果,一般达到三到四成的防治率。”

    绿色防控融合统防统治,精准护航秋粮丰产增收。结合当前病虫害发生趋势,农技人员还现场查看该合作社水稻长势,为其制定了病虫害防控预案,并指导开展一次统防统治,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打下基础。

    眼下,和县农技部门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同时,正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确保各项田间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全力保障秋粮丰产丰收。

    “目前全县水稻大部分处于破口抽穗期,建议广大农户注重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可选择晴好天气,对稻纵卷叶螟危害达到百丛六十个卷叶以上田块,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防治。”周晨旭说道。

     

    发布时间:2025-10-13

  • 2025年第15期秋收秋管专刊

    眼下正值秋粮作物生长关键期,五河县东刘集镇的田间地头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为确保秋粮稳产丰收,东刘集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的10名农业技术人员,连日来,顶着烈日,分赴全镇21个村,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长势,结合不同作物、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苗开展分类指导,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为秋粮丰产保驾护航。

    在玉米种植区域,农技人员发现政达种养殖家庭农场的部分地块因近期降雨偏少,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卷曲。针对这一情况,技术人员贾文夫建议该农场负责人杨德好及时灌溉补水,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追施速效氮肥,促进植株快速恢复生长。同时,提醒杨德好即使种植的是转基因玉米,但也要密切关注红蜘蛛、锈病等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

    在水稻种植区域,技术人员来到鑫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贾湖组田块,重点查看了水稻纹枯病发生情况和田间水分管理。针对部分田块出现的水稻纹枯病初期症状,农技人员现场开出“良方”。

    在大豆种植区域,农技人员发现兴牧生态家庭农场部分地块存在徒长、蚜虫发生的问题。对此,技术人员梁秀侠、戴啓勇等建议该农场负责人张伟明及时进行“打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喷施磷钾肥、硼钼肥,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促进大豆成熟,提高大豆品质。此外,针对大豆食心虫等常见虫害,指导张伟明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农技人员进田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丰产丰收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五河县东刘集镇将继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根据秋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管理需求,持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切实提升农民的田间管理水平,确保秋粮稳产高产,为全年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发布时间:2025-10-13

  • 2025年第14期防灾减灾专刊

    当前正值棉花花铃期管理的关键阶段,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对棉花产量构成威胁。为最大限度减轻不利影响,江西九江湖口县农业农村局统筹资源、精准施策,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通过科学抗旱、虫害防控和机械化作业等举措,全力保障棉花稳产丰收。

    在该县武山镇西桥村百亩棉花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沈正水的150亩棉田已出现叶片萎蔫等旱象。农技专家现场研判后,指导其采取“少量多次”的抽水灌溉方式。“现在缺水会导致棉桃干瘪脱落,但积水又会沤根,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沈正水介绍,通过分时段补水,有效缓解了蕾铃脱落问题。

    高温环境下斜纹夜蛾等虫害易发,舜德乡屏峰村种植大户徐细明正利用无人机对300余亩棉田进行飞防作业。“传统人工打药需4天,现在3小时就能完成,效率提升30倍。”徐细明表示。

    湖口县农业农村局构建“县乡村”三级监测体系,派出技术服务队开展“包乡联村”指导,重点推广生物防治与高效植保机械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模式。

    针对不同区域旱情,该县还创新制定“一村一策”“一块田一方案”管理措施。在机收棉示范区,农技人员重点指导水肥一体化调控;对传统种植区,则加强整枝打顶等人工干预。“当前要聚焦水、肥、虫三个关键,抗旱同时不忘雨后追肥。”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余炼中说道。

    湖口县通过科学调度水源、强化技术服务和干群联动,为秋收丰产奠定坚实基础。目前,该县6万余亩棉花长势总体平稳。

    发布时间:2025-10-13

  • 2025年第13期

    今夏,湖北省武汉市遭遇罕见高温与暴雨交替侵袭,引发干热风、旱涝等灾害并存,各类病虫害滋生,农业生产面临挑战。为遏制极端气候影响下农业自然灾害蔓延,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和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清理沟渠防涝、覆盖遮阳网降温,助力农户防灾减灾、挽损止损,以实际行动护航农业生产。

    在蔡甸区张湾街徐尹邓村,因雨大雨急排放不畅,少数农户将农作物残株随手扔进沟渠导致排水堵塞,大面积采收期的苦瓜、瓠瓜泡在水中。为避免长时间积水给蔬菜作物带来严重影响、减轻损失,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姜正军等专家建议:雨停后迅速疏通三沟,排除积水;天晴后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困扰尤以蔬菜受害为甚。在新洲区伯伦景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昕和勋种植专业合作社,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病虫害防治专家徐爱仙一行正在此开展病虫害防治指导,建议农户综合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高效低毒农药及统防统治等技术防控病虫危害,降低农药残留风险,遏制病虫害发生蔓延,挽回作物损失。入夏以来,该中心的病虫防治指导小组,深入全市6个新城区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服务20余次,服务合作社、种植大户等200余人次。

    东西湖区阳雀湖辣椒产业园,从湖南签约引进“樟树港”辣椒品种,带动当地1000人就近就业。针对当前高温天气下田间辣椒长势不旺的情况,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二级专家王孝琴等会同东西湖区农技中心专家建议:尽快完善大棚遮阳降温设施,避免辣椒日灼病发生,为延秋辣椒育苗定植做好准备;加大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辣椒产量;开厢起沟宜机械与人工相结合,做到沟深、厢平、畦直;分类管理,草茂、辣椒长势差的田块尽快罢园,长势较好的田块加大水肥及叶面肥管理,增加收益。

    此外,高温天气也给在田作物如水稻、棉花、玉米、大豆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武汉市农技中心专家朱伯华在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后,发布在田作物抵御高温、保产保丰收技术指导意见,为应对农作物高温病害进行分类精准施策。

    发布时间:2025-10-13

  • 2025年第12期

    农谚道,“三分种、七分管”。眼下进入玉米、花生等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也是夏季田间管理的窗口期。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新区雁鸣湖镇田间,当地农技人员又一次来到种粮大户梁四清的玉米地里,一方面检查农田内的排灌设施,另一方面查看玉米的长势情况。

    “前几天下的大雨没有导致地里积水,汲取去年的经验,我们担忧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因此必须抓紧时间检修排灌设施,确保田间积水能够及时排出,防范内涝风险,确保秋作物稳健生长。”雁鸣湖镇农办主任王乐介绍。

    流转种植1000余亩地的梁四清感慨地说:“每年这个时候除了担心田间的病虫害之外,还担心大雨导致田间积水,去年汛期虽未造成损失,但今年我还是特别注重田间排水的情况,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秋作物田间管理作为全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全年粮食的总产量。中牟新区及时派出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根据作物生长态势,全方位指导农户推进秋作物夏季田间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收益。

    “我们面对面指导群众针对不同地块因地制宜开展水肥管理,积极排查各类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借助植物病虫害监测站实时采集各类数据,尽早发现农作物病虫害,精准提供服务,全力夯实秋作物丰收的基础。”连续多日在田间地头进行农技指导的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郝法政介绍。

    数据显示,2025年中牟新区秋作物播种面积达54.91万亩,其中玉米28.14万亩,红薯3.11万亩,大豆0.6万亩,棉花0.13万亩,花生13.21万亩,蔬菜6.47万亩,瓜类3.25万亩。广大种植户积极开展秋作物田间管理工作,自播种以来,追肥、化除面积均已超35万亩次。

    中牟新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刘瑞玲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田间管理指导,重点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未雨绸缪,加强临灾预警,严防旱涝急转,并积极完善联动机制,协同做好防汛应急保障工作,为秋作物丰产丰收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5-10-13

  • 共 108 条信息
  • 每页6条信息
  • 页数:1/18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至第  页  >>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