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地方技术

科技服务>农业地方技术>2025年农业地方技术详情

玉米“一增三改”提单产栽培技术
【技术详情】

玉米“一增三改”高产生产技术的核心是改稀植大穗型品种为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耐密型品种、改常规施肥为配方缓控释肥、改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达到亩种植密度较当地常年大田玉米密度平均亩增300—500株以上,实现玉米单产提升。

一、品种选用

必须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紧凑型或半紧凑型杂交玉米品种。平川及浅丘紧凑型品种宜选用沃玉3号、五单2号、登海605、东单1331、登峰308、腾龙3668、东单11等品种;半紧凑型品种宜选用康农玉108、先玉1171、金博士817、安科106,万瑞8号、中金368、川单99等品种。

中高山区紧凑型品种宜选用沃玉3号、腾龙3668、东单11等品种;半紧凑型品种宜选用康农玉108、北玉1521、华盛2000、剑白9号、川单99、隆黄1902等品种。每亩用种量紧凑型品种1.5—2.0公斤,半紧凑型品种1.0—1.5公斤。

二、深翻整地

播前,在地块上亩施1吨以上有机肥,随后将地块深翻20厘米左右,并捡除田间石块、植物根茎等杂物,最后将土壤整平待播。

三、适期播种

春玉米播种时间以当地5厘米表土温度稳定通过12℃时即可播种,海拔由低到高分别从4月上旬(清明前后)开始至4月下旬(谷雨前)播种结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一般比露地种植提早15—20天播种。夏玉米播种越早越好,可延长其生育期,有利于高产稳产。播种深度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定,一般4—5厘米,若土壤粘重或土壤含水量高,应浅播,盖土厚度2—3厘米,若土壤墒情不足,应深播8—10厘米,盖土厚度6—8厘米,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四、合理密植

(一)种植密度。结合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管理水平等情况,做到合理密植。紧凑型玉米品种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亩种植3600—4000株,肥力较差的地块亩种植3400—3600株;半紧凑型玉米品种在高肥力地块亩种植3400—3600株,中等以上肥力地块亩种植3200—3400株,肥力较低的旱坡地亩种植3000—3200株。

(二)种植方式。采用宽窄行种植,1.2米总带宽,种植两行玉米,玉米行距为40厘米,空行80厘米。人工播种株距控制在25—30厘米播种,每穴播2粒;机械播种株距控制在22厘米,保证亩基本苗4000株以上。根据地力情况适当增减株距。

五、科学施肥

玉米总施肥量每亩按:氮肥(N)20—24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钾肥(K2O)7—8公斤、硫酸锌l公斤,氮肥按照种肥40%,追肥60%,磷肥、钾肥、锌肥做种肥一次性施入。中后期结合病虫防控每亩用氨基酸或黄腐酸类叶面肥300—400克+磷酸二氢钾100—200克+防治病虫害药剂,兑水50公斤喷雾进行一喷多促,提高玉米抗旱、抗倒伏、抗病能力和产量。

六、加强田间管理

(一)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壮,植株矮小,叶色浓绿,根系发育良好。应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查苗补苗。玉米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补苗。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土壤墒情好可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移栽后浇足定根水)。无论是补播种或移苗都必须在3叶前完成。补苗后施水肥1—2次。

2.间苗定苗。玉米长到3叶必须及时分次间苗。间苗应间密留稀,间小留大,间弱留强,间病留健,一般5叶期定苗。

3.中耕追肥。定苗后根据种肥施用的多和少、土壤肥力状况以及长势情况进行中耕、追肥、除草,一般亩施尿素10—15公斤。

(二)化控防倒。对于倒伏频发地区以及种植密度较大、长势过旺的地块,可在玉米6-8展叶期喷施化控剂,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增强茎秆强度,预防倒伏。

(三)穗期管理。玉米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壮秆、大穗、增粒。

1.重施攻穗肥。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玉米8-9叶期根据地力及苗情亩施尿素15-20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在两植株之间打深穴(深6—10厘米,直径3—4厘米),将肥料施入穴内然后大培土。

2.科学排灌。玉米穗期需水量大,对水分极为敏感。这一时期若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应及时灌水,使土壤持水量保持在70%~80%,若遇降雨过多时段,土壤水分过量,应及时排水防涝。

七、病虫草害防治

(一)化学除草

化除应坚持“封杀结合”的原则,采取“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喷雾处理为辅”的施用策略。

在玉米播种后3天内开展封闭除草,可选用乙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兑水30—50公斤喷施,具体用药量根据购置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在封闭除草效果差的情况下,及时开展苗后茎叶处理防治杂草,当玉米长到3—5片叶、杂草2—4叶时,可亩用36%硝•烟•莠去津分散油悬浮剂70—100毫升,对水30—50公斤喷雾防治,对玉米田一年生及多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的防效。若是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田块,推荐使用大豆、玉米登记除草剂:噻吩磺隆、唑嘧磺草胺、灭草松、精异丙甲草胺、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严格按亩用量定向茎叶喷雾。

(二)病虫防控

1.病虫防治用药。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防治用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四氯虫酰胺及其复配制剂类。蚜虫防治用药:可选用吡虫啉等烟碱类、菊酯类或吡蚜酮等杀虫剂。叶螨防治用药:可选用唑螨酯、阿维菌素等杀螨剂。大斑病防治用药: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甲基托布津、氟环唑、井冈霉素A等及其复配制剂类。

2.施药技术。准确量取药剂,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均匀混配。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施药器械宜选用植保航空飞行器如直升机、无人机等适合高秆作物田的先进植保机械。无人机施药时,根据玉米种植密度、长势等调整飞行高度2米左右,调整飞行速度、喷雾流量和喷幅,亩施药液量宜在3升以上,施药时加入沉降剂等助剂。

八、及时收获

玉米收获的标准就是玉米已完全成熟。植株下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变黄,果穗苞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完全硬化,并且尖部出现黑层就是玉米最佳收获期。

发布单位
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人
联系人:朱庭强 联系电话:0915-325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