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主推技术

科技服务>农业主推技术>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详情

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
【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节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节约粮食问题,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当前我国粮食损失浪费主要体现在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水稻生产损失主要在种植和收获环节,人工撒播增加用种量造成的种子损失率达12%,机械化育秧、插秧环节稻种损失率约为4%人工收获稻谷损失率在10%左右,机械收获损失率3%左右。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减损空间和潜力较大,机械化减损技术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部分地区水稻人工撒播和人工抛秧较为普遍,工厂化育秧比例低,存在种子消耗偏大成苗率有待提高等问题。品种宜机化技术掌握不够、播期不当、农机农艺不匹配。

2、水稻减损机械化技术不系统,特殊作业条件机收技术不太成熟,对于过、浸泡、倒伏水稻作物难以收割

3、机手对减损技术不熟悉,作业准备不充分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驾驶操作不规范,不能适时收获

4机收作业服务过程中,机手更多追求作业效率和效益,不能按照规范操作,人为造成粮食机械损失。

5不同地区水稻机械化水平不平衡,南方丘陵山区田块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粮食生产损失率相对北方平原地区更高

农业农村部农机鉴定总站、农机推广总站针对水稻种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损失存在的关键问题深入研究2015形成了《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2020年根据各地多年水稻低损机械化试验示范和推广情况,立足新形势、新技术进行重新修订,不断完善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形成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减损作业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有效指导机手选择合适机具、适时开展机械种植收获、做好作业前准备、规范低损收获作业,促进农机企业提高机械减损性能指标,提高生产作业质量和效率,切实减少种子浪费、粮食收获损失。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2015年开始在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全国水稻主产区示范推广,广泛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宣贯和培训指导,提高了机手机械化减损技术水平。江苏、江西等地实施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试验示范项目,累计示范面积达5万亩以上,获得良好效果。黑龙江开展减损技术培训20余次,培训机手2000余人次,深受广大机手的欢迎。指导各地将损失率作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标准条款内容,明确责任义务,避免服务纠纷,同时也作为农民享受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20206月,在水稻收获期洪涝灾害影响,湖南、江西等省水稻受灾严重。9月,因多场台风影响,吉林、黑龙江等地水稻倒伏严重。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水稻收获减损机收技术,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倒伏水稻收获效率和质量明显提升,减损达到预期效果,充分体现机械化减损技术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应急救灾减灾的作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试验统计显示和常规机械化生产技术相比,应用水稻减损机械化技术可使水稻种植种子用量减少20%以上,机收损失率降低50%以上,试验示范地区水稻机械化平均机收损失率3%下降到1.5%左右,破碎率从1.5%下降到0.8%左右,每亩粮食减少损失12kg。通过五年来的示范推广,收割机减损技术日趋成熟,机手操作水平逐步提升,带动我国水稻机械化损失率逐步下降如按照2020年全国稻谷总产量21186万吨计算,如果机收损失率下降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稻谷211.86万吨,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节约粮食就相当于开发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

根据试验示范区测算,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优化了收获作业路线、减少机器空跑,确保机器处于最优工作状态,促使油耗减少。大力推广和引导推荐机手选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损失率和破碎率比全喂入收割机低20%以上,同时减少机器作业燃油消耗,油耗下降20%以上,每亩减少燃油0.4kg,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通过推广优质绿色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稻米品质、口感更佳,有利于促进形成品牌,提高水稻种植收益。

(四)技术获奖情况

未申报科技奖励。

【增产增效情况】

【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化减损技术主要是通过规范种植、收获两个环节以及特殊作业条件机械化技术要点和作业规范,减损种子浪费和粮食收获损失。技术路线如下:

(一)机械化种植环节

1.选择宜机化品种。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且由当地农业技术部门主推的生育期适宜、优质、抗逆性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丰产稳产水稻品种,种子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应满足以下要求,水稻茎秆坚韧、抗倒伏性强;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剑叶中短、坚挺,穗型直立或半直立,二次枝梗少;单季稻分蘖力适中、双季稻分蘖力较强;直播稻品种要穗大,分蘖性适中,主穗和蘖穗整齐,抗倒性强,发芽势强,根中胚轴长,顶土能力强。

2.精量育秧播种。稻种处理种子经晒种、脱芒、清选、药剂浸种处理后,用催芽机集中催芽,调整设定好温湿度,使种子达到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mm为宜。根据移栽时间、适宜秧龄以及移栽机械的作业进度,精确推算适播期。播种量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确定,常规稻宽行(30cm行距)秧盘(9寸盘)一般播种量100g/盘~120g/盘,杂交稻宽行(30cm行距)秧盘播种量70g/盘~80g/盘,每667m2大田常规稻30、杂交稻20盘左右。对钵体秧苗以专用育秧播种流水线作业,播种量为常规稻4/钵~6/钵,杂交稻2/钵~4/钵。播种要求准确、均匀、不重不漏。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

3.精准机械插秧。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钵体苗移栽机。采用插秧机作业的栽插密度一般在2530/m246/穴,基本苗数125180/m2。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地、肥力等情怳,栽插穴距以10cm17cm为宜。浅水移栽,水深2cm3cm为宜。采用侧深施肥插秧机时,施肥位置距水稻秧苗根部侧位3cm5cm且深度为5cm

(二)机械化收获环节

4.确定适宜收获期。准确判断确定适宜收获期,防止过早或过晚收获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实现水稻丰产增收。(1)根据水稻生长特征判断确定。水稻的完熟期或蜡熟期较为适宜收获,此时稻谷籽粒含水量15—28%。一般认为,谷壳变黄、籽粒变硬、水分适宜、不易破碎时标志着水稻进入完熟期。水稻分段式割晒机作业一般适宜在蜡熟期进行。(2)根据稻穗外部形态判断确定。谷粒全部变硬,多数穗颖壳变黄,穗轴上干下黄,有70%的枝粳已干枯,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说明谷粒已经充实饱满,此时应进行收获。在易发生自然灾害或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为抢时间,可提前至九成熟时开始收获。(3)根据生长时间判断确定。一般南方早籼稻适宜收获期为齐穗后25—30天,中籼稻为齐穗后30—35天,晚籼稻为齐穗后35—40天,中晚粳稻为齐穗后40—45天;北方单季稻区齐穗后45—50天收获。

5.选择适用收获机型。采用高留茬收获或选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为宜。水稻生长高度为650—1100毫米、穗幅差≤250毫米,更适合选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作物高度超出1100毫米时,可以适当增加割茬高度,对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要适当调浅脱粒喂入深度收获易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小于100克)时,建议使用全喂入收割机,喂入作物的长度为500—800毫米收获难脱粒品种(脱粒强度大于180)时,建议采用半喂入收割机。

6.机具调试和试割。开始收割作业前要保持机具良好技术状态,预防和减少作业故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正式开始作业前要进行试割。试割作业行进长度以50左右为宜,根据作物、田块的条件确定适合的收割速度,对照作业质量标准仔细检测试割效果,并以此为依据对相应部件(如风机进风口开度、振动筛筛片角度、凹板间隙、拨禾轮位置、半喂入收割机的喂入深浅、全喂入收割机的收割高度等)进行调整。调整后再进行试割并检测,直至达到质量标准为止。作物品种、田块条件有变化时要重新试割和调试机具。

7.作业质量标准。机收作业时要严格执行作业质量标准。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标准

9.选择行走路线。行走路线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四边收割法。对于长和宽相近、面积较大的田块,开出割道后,收割一个割幅到割区头,升起割台,沿割道前进5—8米后,边倒车边向右转弯,使机器横过90度,当割台刚好对正割区后,停车,挂上前进挡,放下割台,再继续收割,直到将谷物收完。2左旋收割法。对于长宽相差较大、面积较小的田块,沿田块两头开出的割道,长方向割到割区头,不用倒车,继续前进,左转弯绕到割区另一边进行收割。8.机收田间准备。作业前要实地察看作业田块土地、种植品种、自然高度、植株倒伏、作物产量等情况。检查去除田里木桩、石块等硬杂物,了解田块的泥脚情况,一般要求15cm以下。对可能造成陷车或倾翻、跌落的地方做出标识,以保证安全作业。查看田埂情况,如果田埂过高,应用人工在右角割出2.5×6米的空地,或在田块两端的田埂开7米宽的缺口,便于收割机顺利下田。

10.选择作业速度。作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运转,机器直线行走,避免边割边转弯,压倒部分谷物造成漏割,增加损失。地头作业转弯时,不要松油门,也不可速度过快,防止清选筛面上的物料甩向一侧造成清选损失,保证收获质量。当产量超过600公斤/亩时,应降低作业速度,适当增加割茬高度并减小收割幅宽。若田间杂草太多,应考虑放慢收割机前进速度,减少喂入量,防止出现堵塞和谷物含杂率过高等情况。

11.调整作业幅宽。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控制好作业速度,尽量满幅或接近满幅工作,保证作物喂入均匀,防止喂入量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增加破碎率。当水稻产量高、湿度大或者留茬高度过低时,以低速作业仍超载时,适当减小割幅,一般减少到80%,以保证收割质量。

12.保持合适的留茬高度。割茬高度应根据水稻的高度和地块的平整情况而定,半喂入机型一般以5—15厘米为宜全喂入机型一般以15-40厘米为宜。割茬过高,由于水稻高低不一或机车过田沟时割台上下波动,易造成部分水稻漏割,同时,拨禾轮的拨禾推禾作用减弱,易造成落地损失。在保证正常收割的情况下,割茬尽量低些,但最低不得小于5厘米,以免切割泥土,加快切割器磨损。

13.调整拨禾轮速度和位置。对于全喂入收获机型,要根据作物的状况调节拨禾轮的前后位置。拨禾轮的线转速一般为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的1.1—1.2倍,不宜过高。拨禾轮高低位置应使拨禾板作用在被切割作物2/3处为宜,其前后位置应视作物密度和倒伏程度而定,当作物植株密度大并且倒伏时,适当前移,以增强扶禾能力。拨禾轮转速过高、位置偏高或偏前,都易增加穗头籽粒脱落,使作业损失增加。割台搅龙叶片与底板间隙一般为18-20mm,当作物的产量较高时,适当调大间隙,以免引起搅龙堵塞。

14.调整脱粒、清选等工作部件。脱粒滚筒的转速、脱粒间隙和导流板角度的大小,是影响水稻脱净率、破碎率的重要因素。在保证破碎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导流板的角度,减小滚筒与凹板之间的间隙,正确调整入口与出口间隙之比(应为4∶1)等措施,提高脱净率,减少脱粒损失和破碎。清选损失和含杂率是对立的,调整中要统筹考虑。在保证含杂率不超标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减小风扇风量、调大筛子的开度及提高尾筛位置等,减少清选损失。作业中要经常检查机箱内秸秆堵塞情况,及时清理,轴流滚筒可适当减小喂入量和提高滚筒转速,以减少分离损失。对于清选结构上有排草挡板的,在含杂、损失较高时,可通过调整排草板上下高度减少损失。

4收割倒伏作物

15.特殊条件收割。1)收割潮湿作物。在季节性抢收时,如遇到潮湿作物较多的情况,应经常检查凹板筛、清选筛是否堵塞,注意及时清理。有露水时,要等到露水消退后再进行作业。(2)收割倒伏作物。收获倒伏水稻时,可通过安装“扶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尽量减少倒伏水稻收获损失,收割倒伏水稻时应先放慢作业速度,全喂入机型原则上倒伏角小于45度时顺向作业;倒伏角45—60度时逆向作业;在倒伏角大于60度时采用机收方式要尽量降低收割速度。3)收割过熟作物。水稻完全成熟后,谷粒由黄变白,枝梗和谷粒都变干,特别是经过霜冻之后,晴天大风高温,穗茎和枝梗易折断,这时收获需注意:尽量降低留茬高度,一般在100—150毫米,但要防止切割器“吃泥土”,并且严禁半喂入收获,减少切穗、漏穗。

16.分段收获。使用分段式割晒机作业时,要铺放整齐、不塌铺、不散铺,穗头不着地,防止干湿交替,增加水稻惊纹粒,降低品质。捡拾作业时,最佳作业期在水稻割后晾晒3—5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要求不压铺不丢穗捡拾干净。

17.在线监测。如有条件,在收割机上装配损失率、破碎率在线监测装置,驾驶员根据在线监测装置提示的相关指标、曲线,适时调整行走速度、喂入量、留茬高度等作业状态参数,得到并保持低损失率、低破碎率的较理想的作业状态。

技术依托单位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总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政编码:100122

联系人:张树阁、徐峰

联系电话:010-5919905613401133675

电子邮箱:moralzjxc@163.com

适宜区域

全国水稻种植区。

注意事项

1.

各地水稻种植农艺条件不同,需因地制宜选用机械化减损技术。

2.

加强操作机手的技术培训,提高机手操作水平和作业质量。要求插秧机、收割机具调整必须以提高机械化作业质量为前提,避免机手因追求速度和效益忽略质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