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首页>典型人物

  • 赵洪池事迹材料
  •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中国部科教司

姓名:赵洪池

职称:推广研究员

工作单位: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

扎根沃土写春秋
——黑龙江甘南县宝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赵洪池

赵洪池同志是黑龙江省甘南县宝山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让他在幼年时期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而奋发学习和工作。1986年,他考入牡丹江农业学校农学专业。1991年,被聘到甘南县宝山乡农业站工作。一干就是27年,把自己的满腔热忱、全部精力挥洒在深深眷恋着的这片黑土地里。也正是在这片沃土上汲取了丰富的养分,使他逐步由一个单纯的青年,成长为一个称职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自2011年以来,先后编写技术方案15项、技术培训教材一份;参加技术培训讲座150多场次,累计培训人数达15000多人次,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千余项,在当地本行业中有较高的知名度。他还通过印发科技资料、利用QQ、微信、农技宝和农医生等多种媒体形式,在全县传播农业新信息、新技术,并为农民解疑答惑。在他积极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的同时,也先后获得各种技术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获得省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成果1项;省农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项;撰写的12篇科技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一心只围着农民转、围着农业干

“葵花绕着太阳转,我爸爸围着农民转”是他女儿常常瞪着天真的眼睛瞅着他撒娇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他听到这话时,无言以对。是啊,人生往往面临着很多的选择,需要承担很多责任。在妻子、儿女面前,他算不上是好丈夫、好父亲,没尽到责任。可在农民心里,他必须做他们的好儿子;作为党员,他丝毫不敢亵渎它的神圣和在农民心中的地位。他爱人是一名教师,工作时间紧张。孩子小时,只有请求邻居帮忙照看,邻居有时也说:“你们当父母亲的也够真‘狠心’的,每天看不到你们的影子”。赵洪池在宝泉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蹲点,一蹲就是5年,5年中在家里的时间少得可怜。一次妻子打电话给他,不无怨气又带调皮地说:“这位旅客你啥时回来住宿啊?”。

5年来,他的全部精力和心思都融进了这个村,那里是他的寄托,因为那里每年都承担着大量的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是全乡农业的希望。他每天4点半就到示范田去,一天不去,就觉得心里不踏实。天天都是早起晚归,260亩示范田不知留下他多少辛劳和希望。不仅如此,这个村每一个地块他都熟悉,那块地是谁家的、种的啥作物、地力如何、什么时候该上肥了、什么时候该打药了他都清清楚楚,了如指掌。

他是百姓耕种的导师。多年来,赵洪池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踏遍了宝山乡的每个角落,全乡22个村60多万亩耕地遍布了他的足迹。农民来咨询苗情、除草、防病等技术时,一说是哪块农田,他就知道农民说的地块在哪儿,并且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技术措施,为农民排忧解难。无论何时何地,赵洪池总是耐心热情的接受农民的技术咨询,常被农民请到田间、现场诊断,开具药方。他的电话是向全乡农民公开的,保证一天24小时开机,随时解答农民的问题。许多农民朋友不分清晨和深夜,打电话给赵洪池反映病虫问题,咨询防治技术。甚至有的农民找到他家,请他为庄稼把脉看病。时间长了,他家都变成“庄稼医院了” 。

他是农技推广的带头人、农民致富的好帮手。赵洪池始终把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却从没道一声“苦”字;农民朋友有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他都一一作答,悉心指导,从没说过“烦”字;田间地头有他忙碌的身影,课堂培训有他精湛的讲解;他放弃提职高升担任副乡长的机会,毅然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第一线摸爬滚打,无私奉献着……

他女儿说:“农民还有个冬闲的时候,可爸爸你从没有闲着的时候,就连冬天也是那么忙。”的确,每年冬天,他都始终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技术建议,为当地领导指挥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当好技术参谋。

用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1991年,刚参加工作的赵洪池并没有因工作条件的艰苦而沮丧,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他挑战困难的激情、增加了工作的热情。他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种子,注定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和这里的农民一道播种下希望,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汲取各方面的营养,等待收获未

他从上班的第一天起就连续20天吃住在村屯,蹲点指导水稻生产,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新技术。在当时的情况下,该项技术推广难度实在太大了,农民不接受,村委会不支持,他求爷爷告奶奶地在四明、新兴签定了150亩的示范种植合同,秋后亩产保证农户实现500公斤。就是这一纸合同,把他和农户拴在了一起,在水里泥里苦干了大半年。是“水稻旱育稀植必须搞成功”的信念支撑着他战胜了腰酸和背痛。从整理苗床到种子催芽、从育苗到插秧,每一个技术环节他都亲自动手示范,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厚的回报,秋后亩产最高的农户竟达到540公斤。全村振奋了,农户高兴了。其实在他的心中成功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没有哪种快乐比得上自己一腔心血维系的事业取得的成功更令人振奋。

1992年,宝山乡水稻旱育稀植面积发展到2万亩,结束了全乡水稻生产一獗不振的局面,带动了全乡水稻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水田杂草防除是群众最头疼的事,也是困绕赵洪池的一大心事,“想到了,就需要摸索动手做”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从摸清水田杂草的种类和分布入手,两年间,他和同事几乎走遍了水田区的每一块地,采集了大量的杂草标本,拿回来对照图谱进行分类、整理。对杂草生长发育、生物学特性、适生区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了采集样本的准确性,他每次都亲自下水,有时在水中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由于血压低,在水里时间长了眼睛直冒金星。

付出和回报总是成正比的,大量科学数据的积累,为全乡水田化学除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水田杂草的防治有了根本性的突破,水田草荒问题在宝山乡得以彻底解决。

他推广的玉米“早晚蜜”技术,使2005年全乡玉米平均产量由之前的每亩地350公斤左右提升到500公斤左右,增产40%以上。推广的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甜菜纸筒育苗移栽技术、向日葵综合高产技术等等,每一项都使农作物产量上一个新台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赵洪池带领的农业技术队伍的无私奉献,宝山乡的农业科技普及率年年达到百分之百,全乡农业产值逐年递增,已经走在了全县首列。

让农业科技开花结果

多年来,他始终把振兴宝山乡农业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职责。作为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副主任,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重大。他常想:做一天和尚,必须撞好一天钟,做一任业务副主任,就得带出一届好的技术队伍,成就一番事业。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事业,无愧于群众,无愧于心。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是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每名业务干部都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推广先锋。注重业务学习和人才培养,做到任人唯能、唯贤是他管理单位业务的原则。由于单位制定和完善了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制度、严格的考勤制度、严密的奖惩制度,大大地激发了技术人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极大提高。通过单位培养和举荐,有40%以上的技术人员晋上了高级职称,有的还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优秀的技术骨干,就是他倾心培养的农业科技之花、农业科技之果。他们的队友赵洪池正带领他们继续扎根在家乡的这片沃土上,一起为当地的农业发展默默地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