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首页>典型人物

  • 严百元事迹材料
  •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31日     信息来源:中国部科教司

姓名:严百元

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浙江省建德市种子管理站

田间筑梦

建德地处浙江杭金衢交接的浙西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生态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一直以来,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已形成畜牧、蔬菜、草莓、茶叶、柑橘、水产、毛竹等七大主导产业和蚕桑、莲子、中药材、油菜、干果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其农业特色在浙江农业经济当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等“三农”工作尤显重要,就在这样一个农业特色突出的地方,流传着一句话:“要想富,找老严”。老严是谁呢?

“这里要弄整齐,但是还不能伤里头的苗,把外头多余的苗要把它铲了,里头不能缺苗,弄整齐,将来要算面积的,弄的不整齐缺苗了将来产量有影响。”

这个说着一口道地乡音,身材墩胖、头发泛白、皮肤黝黑的男子,就是老严,建德市蔬菜产业首席专家严百元。1987年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专业(现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连老严自己都没想到会将一辈子扎根在建德农村的田间地头,31年如一日的奋斗,忠诚履行着“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的农业专家职责,践行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泥腿子精神。

点“石”成金致富农村

由于距离沪杭市场路远、信息短缺,建德这片山区的农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逐步形成市场概念。而老严,就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从而被广大致富农民看成了能点“石”成金的“财神爷”。

点“石”成金的故事还得从1993年说起。那时他刚到建德市种子公司寿昌购销站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业余时间就研究一些蔬菜、瓜果的新品种。在和农民打交道的过程中,他敏锐地发现,大多数农民还没有市场意识、新品种和新技术意识,只有极少数的人去金华、杭州等地购买早熟毛豆或者其他新品种来种植。

耐不住的老严,就跑到省城杭州,从省市各级研究院所引进了大批新品种,早熟毛豆的有日本矮脚毛豆、辽鲜一号、8901毛豆、引豆9701等,甜玉米有超甜3号、甜单8号、超甜2018等,以及杭椒1号辣椒、杭茄1号茄子、早熟5号大白菜等。这些品种,品质优良,成熟时间早,以及新技术示范推广,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大洋镇最偏僻的柳村村有个农民叫汪为民,他发现村里原来的荒溪滩被改造成一片近200亩地的农田,因为田地里都是生土,土层薄,石子多,肥力缺,所以承包价格特便宜。机灵的汪为民就想试试看,在确定种植之前,他找来了严百元出主意。老严蹲在地里看了又看,觉得土地太瘦,如果直接种菜很难找到合适的品种。于是建议他先发展食用菌种植,用食用菌种植后的废料作为有机肥来改良这片土地。

根据老严的指点,汪为民在溪滩地上建了55亩的食用菌基地,因为品种好、市场俏销,每到收获季节,基地门口停满了上门收购的订货车辆,食用菌废料种植出来的蔬菜也反映很好,苦瓜每亩产量达到近4000公斤,收入近6000元,香芋也长势喜人,每只普遍的1.5公斤左右,最大的有2.5公斤。合不拢嘴的汪为民把自身经历一传十、十传百,老严就成了农民眼里名副其实的“财神爷”,为了满足农民的求知欲,老严一年到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呆在农民的田间地头里。

到2005年,建德平地、低缓丘陵的农民基本上实现了一两个高效农业产业,此时,老严心里惦记的却是高山上还未致富的农民。随着浙江省提出大力发展“山地蔬菜”的策略,老严感觉到山区农民的致富机遇来了,于是他又开始忙碌起来。

严百元一开始把目光瞄准了三都、大洋、洋尾这一带,进行规模化种植高山蔬菜。在多次实地考察和试验之后,还为当地山区农民推荐适合种植的蔬菜品种,让三都等地高山上种植起四季豆、茄子等四季蔬菜。为了让农户们掌握知识和技术,老严定了个规矩,就是每周自己要为高山农户开办一次培训班。2010年,有一次严百元在三都羊峨村委农户们讲解高山蔬菜的种植新技术,能容纳60人的教室被挤得满满的,走廊上也站满了人。在这些朴实的农民看来,老严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也带来致富的动力和希望。

此外,严百元还积极推动高山蔬菜基地的建设,为山区农民推荐适宜的作物和新优品种,通过项目带动建设蓄水池、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提高高山蔬菜基地的抗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老严重点推广的新品种应用达到100%,亩产值基本达到万元左右。高山蔬菜基地的发展着实为高山上的农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的同时,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并带动了建德近20000亩山地蔬菜的发展。以三都镇羊峨村为例,高山蔬菜基地2011年平均亩产值8300元,总产值498万元,仅蔬菜一项就使该村村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增加1438元,至2016年发展到800多亩,总产值650万元,人均年可增收2500余元,高山蔬菜已成为该村农民支柱产业,效益显著。

多管闲事带动产业升级

坐不住的老严,最喜欢的还是和农民打交道,2002年他调到蔬菜办工作后,原本指点新技术、新品种的老脾气,又增添了一个“多管闲事”的癖好。

位于航头镇的黄木岗蔬菜基地,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严百元就主动牵线搭桥,借助市移民局的相关政策,解决了资金难题。在他的热线帮忙下,近百亩的钢架大棚搭建好了。有了经验借鉴,之后李家镇、寿昌镇的蔬菜基地也都逐步建成,形成了蔬菜种植的氛围,设施栽培蔬菜得到较好发展。

航头镇的种菜氛围也吸引了农业企业的关注,2009年起,陆续有绿博、瑞德、倚天等工商资本投资的公司型蔬菜基地在这里建成,使航头镇成了蔬菜产业里的设施农业中心,也形成了以航头、寿昌镇为核心的5000余亩设施蔬菜区块。

根据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等省市新政策的发布,严百元和同事们一起,积极争取这些项目提供的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持,2008~2010年组织实施了三批建德市蔬菜产业提升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531.4万元。通过重点建设基础设施和“六大核心技术”等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成效。

在老严的一手操办下,建德累计引进推广新品种109个,推广设施栽培、标准化生产、微蓄微灌、嫁接栽培、穴盘育苗、夏秋高温季节无公害速生叶菜等技术10项,建成设施蔬菜核心基地3个(1000亩),山地蔬菜核心基地1个(310亩),示范带动17000亩,每年为农民新增纯收益1845.7万元,累计增收1.5亿元,推动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达11万亩、总产值5.0亿元以上,制定《夏秋高温季节无公害速生叶菜生产技术规程》等建德地方标准4个。

农民受灾了,最着急的还是老严,他不仅将救灾种子送到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自救。蔬菜种植并不是一帆风顺,看天吃饭在所难免。2011年6月的一场洪灾,让更楼街道的蔬菜种植户们损失惨重,很多蔬菜大户面临绝收。新市村的蔬菜种植大户黄光华损失最严重,18亩大棚和露天蔬菜全部绝收。洪水退后,老严立即前往更楼街道,查看受灾情况,指导当地受灾的蔬菜大户们及时补种叶菜,以弥补洪灾给这些大户们造成的损失,同时又保障市场供给。

苦心钻研撒播发展“火种”

在老严看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最终要由品种来展现,而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关键还得有一批扎根农村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推广。

2012年,老严的工作岗位换到了种子管理站,职务是站长,负责的是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展示示范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五年下来,有心人替他一统计,数据惊人:每年承担国家、省市县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示范20多项,品种300个(次)以上;建成粮油、瓜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平台2个,成为了当地农民可看可学可研究的平台;引进新品种365个,推广水稻主导品种8个,推广种植面积26万多亩,推广双低油菜浙油51等品种5个,种植面积30万多亩,鲜食玉米新品种2个,种植面积2.3万亩,西甜瓜新品种6个,推广面积1.5万亩,其它瓜菜新品种31个,推广面积10.5万亩,农作物新品种普及率达98%;推广各类作物增效技术8项50万亩次,新技术应用率达95%;创新高效生态种植模式6项,应用面积1.25万亩;收集保护地方种质资源8个,开发利用5个;推广的籼粳杂交稻20万亩,亩均产量超600公斤,比当地常规品种亩增产100公斤以上,亩增效320元以上;每年组织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培训会6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并接待周边县市的相关人员现场观摩。2015、2016年水果玉米新品种及其新型种植模式(早熟设施栽培、草莓—玉米)的展示、示范,省市在航头镇航景村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会中严百元作了经验介绍,对浙江省水果玉米生产的发展、农业效益的提升和农业供给侧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对全省鲜食玉米品种的布局、良种的推广起到导向性的作用。充分利用种业创新平台,做好农业科技传、帮、带工作,促进各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发展。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示范,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业企业、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民等发家致富。这每一项数据的背后,都是老严向建德撒播的发展“火种”。

据统计,31年来老严累计组织培训178期1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万余份,带动农民5.4万人次。承担省地市下达的农业科技推广项目60多项,参与100多项,为农增收2.5亿元;获省市农业科技进步奖、农业丰收奖20多次。2014年参与完成的《晚粳稻特异种质的创制与功能鉴定》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年承担完成的《高山蔬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杭州市科技三等奖等。

近五年来,承担省地市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和农业丰收奖三等奖2次,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和农业丰收奖4次(壹等奖2个、二等奖1次、叁等奖1个)。合作选育的甜糯玉米“钱江糯3号”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先后在《中国农技推广》《中国种业》《长江蔬菜》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篇。2013年荣获2012年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16年荣获杭州市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称号等。

农民说:老严到哪个产业,哪个产业就要“火”一把。如今,在对老严的职业称呼很多:建德市蔬菜产业首席专家、杭州市旱粮服务团队专家、杭州市山地蔬菜服务团队专家、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旱粮专业组成员。可在老百姓眼里,老严还是那个朴实无华、讲话一针见血的老严,在满腔热血书写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用尽忠职守来为20多万农民筑起田间致富之梦的农技推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