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首页>典型人物

  • 王国忠事迹材料
  •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中国部科教司

姓名:王国忠

职称:高级农艺师

工作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农民增产增收的“引路人”
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王国忠

走进王国忠的办公室,摆放着各种科技书刊,还有写满深入村户的民情日记,办公桌上布满一层灰尘,是他2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一年四季根植黑土,服务农民的见证。全国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吉林省第十四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12582/12316三农服务热线”特聘专家、吉林省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先进科技工作者、公主岭市优秀专家、公主岭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如今的他诸多殊荣集于一身,却从未停歇前行的脚步,成为农民增产增收“引路人”。

1990年王国忠从延边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公主岭市第一职业技术高中任农学教研组组长,教农学专业课,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农学专业撤销,学校让他教思想品德课,被他一口否决。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还是希望和农民打交道,我想做和农业有关的事儿。就这样他来到了公主岭市农业系统,做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任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

“我就是农家孩子,和农民沟通没啥障碍。”王国忠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是直接和农民打交道和黑土地打交道。只有我们比农民更勤奋才能让农业新技术快速的推广下去。 一年到头,王国忠这个副站长倒是有一百多天在田地里和农民一起度过的。农忙季节,他往来于田间地头、合作社、家庭农场,指导农业生产。农民空闲的时候他忙着组织培训,让农民趁着冬闲“充电”。

新技术pk传统赢得没悬念

2016年,王国忠在公主岭市双城堡镇双城合作联社,试验示范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刚好遇上双城堡镇干旱,这一农业大镇三万多公顷玉米,受到干旱影响平均公顷产量不到2万斤,而王国忠10公顷的试验田平均产量达到3.1万斤。王国忠说,这一技术的推广就是针对双城堡镇及其周边容易干旱的乡镇。收入和产出比说明我们的技术是成熟的,可以在当地及周边乡镇推广应用。

但是,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并没有如同想象中那样迅速得到推广。这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是常有的事,因为新的技术可能会增加一些投入,农民也需要一段时间观察这一技术是否成熟。王国忠说,我们今年在双城堡镇继续试验示范了7公顷,我们计划秋季召开现场观摩会,让农民充分了解这项技术。只要我们坚续做下去,就会让农民明白,虽然在前期增加了农膜及滴灌设备等的投入,但是,收获是远远超过投入的。

推广技术尴尬事 耐心讲方法

我们经常去田间地头,或农民家里,或乡镇礼堂组织农民参加培训。但是,由于现在很多销售农资的商家,常常打着农技推广的旗号,以参观试验田为幌子,借免费赠送礼品等手段吸引农民,趁机推销自己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所以,我们经常被农民误会成推销农资产品的。我们会耐心的说:老乡我们啥都不卖,就是来给咱讲课的。为了让农民接受到更新的农业技术,王国忠经常邀请省级专家来为公主岭市的农民授课。“其实我们心里是着急的,我们不希望农民被人误导,所以只能耐心的和农民沟通。”王国忠说,由于现在网络发达,一些农民知道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这非常好,但是,对于农业的一些事情也并不能完全迷信网络。与看病一样,农业技术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把脉的,一些农民会发现我们专家提供的建议可能和网络资料有些不符,就会提出疑问:“苞米丫子到底掰不拜?”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告诉他,苞米丫子什么情况下需要掰,什么情况下不需要掰。我们和农民说话要有技巧,要说白话,要想着法的通过简单的例子把农业新技术灌输给农民,咱们做的就是这个事。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农民获得高产。

每年,王国忠都会利用报纸、电视、“科技大集” 、吉林省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平台给农民培训,普及农业知识。

及时提供建议 让农民受益

2016年,公主岭市面临种植结构调整,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榆树镇陈河口村农民张平打算种35公顷西瓜,对于一个农民来讲种植西瓜可算是大投资,这35公顷地如果受灾,直接损失将超过100万元。慎重起见的张平特意来到公主岭请教专家,参加技术培训。王国忠说,他很巧,我们正在推广一种新型农药,用了这种药能够避免瓜类的细菌性角斑病,这种病对于瓜类来说,就是毁灭性的灾害。我们将这种农药免费提供给他,还将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的电话给了他。专家根据市场行情建议他播种时间延后半个月,就是这个建议让他避开了西瓜市场供大于求的市场高峰,早上市的西瓜批发只能卖到每斤7分钱到9分钱,他的西瓜因为延后半个月上市,一开园就卖到2毛7,最后卖到4毛6。2016年他至少赚了100多万元。得到了甜头的张平2017年又种植了50多公顷西瓜,我们祝愿他今年更加赚钱。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年6月份,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双桥村稻农老韩给王国忠打电话说自己家里插秧几天的稻苗发黄,稻田里还有害虫,要不要重新栽种秧苗。王国忠一边安慰慌了神的农民,一边让农民把田里的照片发来让他看看,从照片上看秧苗发黄不像是得病了,虫子似乎并不是什么害虫。第二天,王国忠来到田里帮助农民寻找原因,通过查看秧苗和农民了解情况,王国忠判断稻苗发黄是因为插秧机把稻苗插的过深导致的,农民不用重新插秧。而稻田里的虫子也并非什么害虫,而是蚯蚓,蚯蚓越多才说明土地越肥沃,农民不用因此而烦心反而要为此而高兴,这样的土地种出的水稻才更好吃。因为他的建议这名农民减少了3000多元直接经济损失。

推广科技项目 硕果累累

近年来,王国忠参加主持的推广项目很多,他参加的《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项目,11年来在公主岭市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纯增收3.2亿元以上。王国忠主持的《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6年累计推广玉米、水稻良种50万亩以上,配套栽培技术十余项,粮食产量比全市前三年平均产量增产5%以上,纯增收3.5亿元以上。王国忠主持的《超级稻“双增100”科技行动》项目,7年来累计推广超级稻品种6个,配套栽培技术七项,辐射面积22万亩,稻农纯增收入5000余万元。王国忠主持的《吉林省教育基金农民玉米高产竞赛》项目,3年来推广高密、早熟、矮秆、适合机收粒玉米品种两个,累计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在多个乡镇创造了吨粮记录,为公主岭市玉米单产迈上新台阶,做出一定贡献。他主持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项目,公主岭示范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9年累计推广西甜瓜新品种新技术12项,为瓜农创造良好的经济收入。他主持的《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示范与推广》项目,公主岭示范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在双城堡镇和范家屯镇培育马铃薯种植大户两个。

2008-2010年,王国忠参加的《吉林省超级稻生产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获得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011-2012年,王国忠主持了《公主岭市超级稻高产高效综合技术推广》项目,王国忠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1年-2012年,王国忠参加延边州农科院主持的《马铃薯新品种延薯4号及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项目,获得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王国忠参加《早熟西瓜露地嫁接移栽双膜覆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荣获2015年度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王国忠多次在农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由他任第一主编的《北方水稻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和《现代玉米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两本专著,2013年,分别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作为农业新技术的“引路人”,王国忠投身农业,奉献农村,心系农民,27年不懈怠。他说: “服务三农是我的本份。当每一项新技术给农民带来丰产丰收时,我的眼中常噙满泪水。这是我对这片黑土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