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墒情]麦后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大豆观摩培训会成功举办
近期,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主办的“麦后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大豆观摩培训会”在吴忠市利通区召开。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研单位人员及全区乡镇农技推广骨干、种植大户代表参会,重点围绕大豆单产提升,交流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应用,助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与会专家强调,大豆单产提升需立足区域生态特点,构建适配技术体系。我国大豆种植区域跨度大,技术应用不能简单照搬,要聚焦关键环节提质增效:播种环节突出“苗匀苗齐”,宁夏灌区地块平整优势明显,需强化种子精选(减少收获期机械损伤影响发芽)和药剂拌种(应对秸秆还田后病虫草害压力);田间管理推行“一喷多防”分阶段实施,避免农药与腐植酸、氨基酸类肥料混配,严格按“粉剂→水溶剂→乳剂”顺序添加,保障植保作业质量。结合宁夏实际,银川大豆综合试验站总结11年实践经验:品种选择上,7月10日前播选黑龙江二、三积温带品种,15日后选四、五积温带早熟品种,中黄909可安全成熟;密度调控以每亩保苗5万株为目标,对应播量5.5万株,行距30cm、株距≤4cm,播深不超5cm;肥水管理注重种肥同播磷钾肥,花铃期喷施氨基酸或磷酸二氢钾,干旱关键期及时补水;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控红蜘蛛(噻螨酮等)和棉铃虫(高效氟氯氰菊酯等)。黄淮海地区经验显示,通过“种床清理、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封闭除草、秸秆覆盖”一体化技术,配套高产耐密品种实现亩产363公斤,累计推广8000多万亩,增产160多万吨,秸秆还田亩均节本增效超100元,为我区提供借鉴。
针对麦后复种机械化作业痛点,专家明确技术规范。植保环节推行“封闭+茎叶除草”协同模式,播后2日内完成封闭;无人机飞防需加防漂移助剂,每亩用药量不低于5升,飞行高度2.3-2.5米,确保连片安全。收获环节优化机械参数:滚筒转速调至400-600转/分钟,作业速度≤5米/秒,籽粒含水量14%左右收获可降破损率,改装收割机需调整滚筒部件减少损失。现场演示的2BMFJKZ-8B-A0型免耕覆秸播种机,通过侧向清秸装置实现“净土播种”,解决传统机械秸秆拥堵问题,适配宁夏高密度需求,8行机型每亩播量5.4万株,保苗近5万株,省去两遍旋耕成本约50元,抢时2-3天,综合效益显著。此次培训通过“现场演示+技术解读+经验交流”,整合区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明确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大豆单产提升路径。
下一步,我区将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强化品种筛选与机械适配,推进规模化种植,推动麦后免耕覆秸技术落地见效,为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宁夏青铜峡市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