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
登录|
  • 加速选育新品种!正月里,小麦收获啦
  •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7日    信息来源:大众报业    浏览量:9055


寒风凛冽,大田中的小麦尚未返青,而在位于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的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丰种业”)的智能日光玻璃温室中,冬小麦却已开始收获。

朱俊科与赵晓倩观察新品系冬小麦抗赤霉病情况。

1月31日,农历正月初十,走进禾丰种业的小麦育种温室,一片苍翠欲滴、籽粒饱满的小麦映入眼帘。科研人员蹲在垄上,将一株株已经成熟的小麦,收获、打捆,然后按事先标记的选育信息,分类倒挂在温室的绳子上。

“这些小麦总共有2000多株,是杂交、加代的育种材料。”禾丰种业科研部主任赵晓倩,指着倒挂在绳子上的小麦植株说,“我们收获这些育种材料时,要将小麦整株保存。其目的,一是便于检查小麦的株系状态;二是可通过倒挂的方式,经过3天左右时间使植株中的营养加快倒流到麦穗中。”

工作人员将已打捆的小麦倒挂在温室,使其植株中的营养加快倒流至麦穗中。

为何不等到小麦变为金黄色,完全成熟时再收获?冬小麦扬花授粉之后,再经过灌浆、腊熟、完熟等过程,才能自然成熟,其成熟的标志就是整个植株呈现金黄色。

对此,赵晓倩作出解释:“变黄只是小麦植株自然衰老的过程,而作为杂交、加代材料,不需要等它完全成熟,只要收获的种子播下能正常发芽、生长即可。小麦授粉后结实15天左右即可达到正常发芽的要求。”

小麦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17年以前,我们也是像老一辈育种科学家一样,在大田里,一年种植一茬小麦,10月播种,来年6月收获。”禾丰种业董事长朱俊科介绍,从杂交组合配制到田间人工选择、鉴定品比、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再到品种审定,选育一个小麦新品种通常需要十几年时间。

工作人员将抽穗期的小麦去雄后,授粉。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禾丰种业投资100万元建设了一个400平方米的智能日光玻璃温室,用于小麦育种加代。

在温室中,可以根据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调节室内的温度高低、光照时间长短等因素,这样可以一年种植两茬小麦。具体来说就是,9月播种至室外大田,待其经过春化阶段后,11月移栽至温室中,次年1月小麦抽穗、扬花,2月第一次收获;收获后再次播种,6月下旬又可收获。因此,小麦育种由一年一代变为一年两代,缩短了一半育种周期,加快了选育进程。

此外,禾丰种业的科研人员发现,在空气能加温系统与补光系统的24小时加持下,温室中种植的小麦生育期缩短了15天。 “因此我们要尝试从一年两代变为一年三代,甚至是实现一年四代,这样育种进程就更快了。” 朱俊科表示。

禾丰种业小麦育种加代已经连续进行了5年。最早加代选育出的品系已进入品种比较试验的阶段。此外,因受气候影响,在田间无法组配的品系,已通过温室种植组配成功。

近些年,禾丰种业育种成绩斐然。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审10个、省审25个,其中“齐民7号”是山东省首个抗赤霉病的绿色小麦新品种;“山农28号”2020年示范田实打亩产856.9公斤,创当时的全国小麦高产新纪录。

赵晓倩在实验室中。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