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情]甘肃庆阳:提升产业价值链 赋能融合新业态
甘肃庆阳:提升产业价值链 赋能融合新业态
庆阳学习平台
2025-11-26
作者:路世玲
黄土高原上,红彤彤的庆阳苹果挂满枝头,智能分选线精准地将苹果按品质分级,冷链物流车整装待发,苹果主题观光园里游人如织,这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果园,而是庆阳苹果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今年苹果个大色红、品质优良,我家果园里的260多亩烟富3号、烟富6号苹果,已被客商以每公斤9.6元的价格预订,预计总收入140万元。”西峰区彭原镇顾咀村苹果种植户耿立宝说。
在庆城县白马铺镇顾旗村,党员示范户俄志立家的果园也迎来了丰收:“今年苹果行情好,每公斤能卖到10元,早早被客商预订,预计收入超过10万元。”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庆阳市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以链式思维推动苹果产业从“种植端”向“加工端”“市场端”延伸,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
优化供应链,畅通产业循环。庆城县强化仓储加工设施建设,引进广东大掌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白马铺镇新建万吨果蔬冷藏库1座,配套智能化分选线;扶持家乐果蔬在桐川镇建成万吨冷藏库及果袋生产线、智能化分选线,在高楼镇新建贮藏库1座,庆城县果品贮藏能力提升至17.6万吨。同时,重点扶持6个家庭农场,规范提升15个企业合作社,从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环节给予政策支持,推动经营主体规范运营、抱团发展。
截至目前,庆阳市已建成苹果贮藏保鲜库161处、贮藏能力达50万吨以上,分选线15条30通道。今年,庆阳市投资6000万元,正在建设14条26通道分选线和1座年处理能力5万吨的智能化分选中心。同时,与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合作,共建庆阳苹果国际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加速融入全球高端供应链。
补强加工链,挖掘产业深度。居立果业作为庆阳市苹果产业的标杆企业,通过软硬件协同升级、苗木培育体系优化及全产业链布局,成为推动苹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支撑。在产业链延伸上,居立果业推动苹果深加工产业发展,开发苹果汁、苹果脆片等高附加值产品,并通过电商直播、国际出口等渠道拓宽市场。2024年,首次将25吨庆阳苹果出口至新加坡。
同时,居立果业依托“庆阳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居立”自主商标,通过参展推介会、设立高端市场直销窗口、电商平台推广等方式,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庆阳市引培居立、庆新等2家链主企业和6家骨干企业,发展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积极研发果汁、果醋、果胶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苹果产业向精深加工和高端制造转型。
延伸服务链,促进三产融合。宁县将苹果产业列为地方经济发展“头号工程”,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优质种苗-高端基地-储藏分拣-电商销售-外向加工”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宁县优质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
“今年苹果长势好,个头、品质都优于往年。”庆阳正洋现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郭起龙说,今年基地苹果总产量可达8000吨。
“每年苹果成熟的时候就是务工的好时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宁县中村镇新堡村村民罗小利说。
目前,庆阳市已组建甘肃瑞果联合会等11家苹果产销协会,规范建设376家合作社,成立69个专业化果业服务队。通过打造3A级苹果公园,举办“苹果杯”马拉松、“花开中国,瑞果有约”等特色活动,有力推动“果业+”农文旅深度融合。苹果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2273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庆阳市果业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庆阳苹果产量127万吨,全产业链产值62亿元。到“十四五”末,庆阳苹果产量达到158.43万吨,预估总产值124亿元。
目前,庆阳市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苹果种植大户超过10万户,其中,年收入超5万元的2.44万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8500多户。30万名果农通过苹果产业实现稳定增收,苹果产业成为覆盖面最广、带动效益最好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团结路36号靠近天祝藏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5-11-27